【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及颈动脉桡动脉脉搏波速度(crPWV)的一致性,探讨脉搏波速度(PWV)在脑梗死防治工作中测定部位及参考值的选取。 方法 测定4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双侧cfPWV及crPWV,Pearson相关分析及t检验分析不同部位测量值的一致性。结果 ①双侧crPWV无显著差异〔左侧(10.73±1.88) m/s vs 右侧(10.97±1.82) m/s,P>0.05〕,双侧cfPWV无显著差异〔左侧(11.80±2.50) m/s vs 右侧(11.76±2.55) m/s,P>0.05〕;②双侧crPWV均显著低于cfPWV(P<0.05);③同侧crPWV和cfPWV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右侧r=0.356,左侧r=0.300(P均<0.05)。 结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各部位PWV均有一致性,测量cfPWV和crPWV均可反映脑血管弹性改变。
【关键词】 脑梗死;脉搏波速度;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颈动脉桡动脉脉搏波速度
脉搏波速度(PWV)是通过测量心脏搏动产生的脉搏波在动脉管壁上传播的速度。PWV测定具有无创、简单、快捷、能及时准确反映动脉僵硬程度的特点,从而反映动脉粥样硬化。PWV越快,动脉的顺应性越差、僵硬度越高〔1〕。研究资料显示〔2,3〕,PWV测量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作为临床和研究指标是可行的,目前常用的测量部位有: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颈动脉桡动脉脉搏波速度(crPWV)。cfPWV及crPWV分别作为反映中央弹性大动脉和外周中等肌性动脉僵硬度的指标,目前尚无大规模临床试验确定其作为脑梗死高危因素的参考值,两者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一致性也少有研究。本研究探讨PWV不同测量部位的一致性,反应动脉硬化在全身血管广泛存在,为其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同时本研究也给出了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不同部位PWV的参考值范围,为临床应用及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均为2007年11月~2008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共44例,其中男31例,女13例,年龄60~80(平均69.0±6.4)岁。发病时间在72 h之内,临床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4〕,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
1.2 方法
应用法国ArtechMedical公司生产的康普乐(Complior SP)测定双侧crPWV及双侧cfPWV。测量前患者卧床休息15 min,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输入仪器,受检者取仰卧位,将压力感受器分别置于左侧颈动脉和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待波形稳定后,记录左侧crPWV测量值,然后将压力感受器分别置于患者左侧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测得左侧cfPWV。同样方法测量右侧的crPWV及右侧cfPWV。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组间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部位PWV的测量
所测患者右侧crPWV显著低于cfPWV〔(10.97±1.82) m/s vs (11.76±2.55) m/s,t=2.037,P=0.048〕;左侧crPWV显著低于cfPWV〔(10.73±1.88) m/s vs (11.80±2.50) m/s,t=2.665,P=0.011〕。左侧和右侧的crPWV之间相比未见显著差异(t=0.826,P=0.414);左侧和右侧的cfPWV之间相比未见显著差异(t=0.199,P=0.834)。
2.2 同侧crPWV和cfPWV的相关性
右侧crPWV和cfPWV显著相关(r=0.356,P<0.05);左侧crPWV和cfPWV显著相关(r=0.300,P<0.05)。
3 讨论
血管功能是影响PWV的主要因素。在调整了其他因素对PWV的影响后,PWV主要反映动脉壁的顺应性,PWV值越大,动脉壁顺应性越差。根据PWV与弹性系数的平方根成正比,由于动脉弹性的减低,脉搏波在动脉系统的传播速度加快了〔5〕。动脉僵硬度与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因素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中层退行性变,胶原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