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分析剖宫产中社会因素的相关因素,以降低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率。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的641例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上升到剖宫产指征的第二位。其中产妇害怕产痛占59.28%,担心阴道试产失败占34.32%,选择胎儿出生时间及不愿让胎儿冒丝毫的风险占9.05%,医务人员怕承担医疗纠纷的风险占10.76%,此外,年龄偏大、经济收入高及高学历和低学历也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结论:积极开展导乐陪伴分娩及无痛分娩,开展孕前健康教育,客观分析剖宫产的利弊;医护人员要提高产时监护及阴道助产技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
【关键词】 社会因素;无痛分娩;剖宫产;阴道分娩; 产痛
国内外近10年来的剖宫产率显著上升[1,2],除医学因素的变迁外,社会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社会因素的剖宫产是指孕妇能经阴道自然分娩,而孕妇及家属要求剖宫产。本文对在我科因社会心理因素行剖宫产术641例的相关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的相关因素,以降低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率。
1 对象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我科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术的641病例。所有选择对象均为初产妇。
1.2 方法 采用问卷式调查方法,由专人负责对资料进行回顾性性分析,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社会因素占剖宫产总因素中的比例 我科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剖宫产总人数为2175例,共分娩新生儿2185例,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术641例。表1显示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的比例逐年上升,近3年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占总剖宫产的比例与2002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1 近6年社会因素行剖宫产占总剖宫产的比例变化注:χ2值依次为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年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的比例同2002年比较所得。
2.2 社会因素中主要的相关因素 社会因素行剖宫产的相关因素调查表明,产妇受双重或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对阴道分娩过程中疼痛的恐惧,不愿意承受产痛者占59.28%(380/641);孕妇及家属的偏见,对阴道分娩认识不足,对阴道试产过程中进展不理想再手术终止妊娠不理解,害怕受“二重罪”者占34.32%(220/641);医务人员怕承担产科纠纷的风险而手术指征掌握不严者占10.76%(69/641);从众心理及珍贵胎儿占9.05%(58/641)。
2.3 社会因素中次要相关因素对剖宫产的影响 据近5年来选择剖宫产术的孕妇年龄、学历及经济收入情况分析,年龄大于35岁的高龄产妇剖宫产率高(294/363),硕士以上高学历者(281/496)和小学以下低学历者(259/806)及本地区经济收入高(206/641)的产妇剖宫产率高,表明年龄偏大、经济收入高及高学历和低学历也与剖宫产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3 讨 论
3.1 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的原因 从社会因素的角度分析:①产妇因素。大部分产妇对阴道分娩有恐惧感,害怕疼痛,或害怕阴道分娩失败后再行剖宫产术,误认为剖宫产是痛苦最小的分娩方式,还有部分产妇错误认为进行剖宫产可保持阴道和会阴的完整性,日后性生活不受影响。本文资料分析显示害怕分娩疼痛比例占59.28%,与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组织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相符合[3]。从本文资料可以看出年龄偏大、知识层次较高和接受教育较少的孕妇及本区经济收入较高的孕妇剖宫产率高。②家属因素。家属尤其是丈夫,缺乏对阴道分娩的正确认识,加之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择“良辰吉日”,故要求剖宫产术, 家庭从众心理也是影响因素之一。③医源因素。现因医疗纠纷增多,产妇及家属不愿意孩子冒丝毫的风险,医生害怕承担医疗风险也不愿劝导孕妇试产,剖宫产指征掌握不严[4]。
3.2 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上升的利弊 剖宫产率在一定水平上升高有其合理性,随着剖宫产手术方式的改进,特别是1997年Stark医生剖宫产引入国内,使得手术时间缩短,腹壁切口美观,加之安全有效的麻醉及抗生素的使用,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越来越高,使得一些能自然分娩的孕妇要求剖宫产。但剖宫产毕竟是一种非自然分娩方式,与阴道分娩相比有诸多缺点,尤其对新生儿来说,新生儿剖宫产娩出降低了新生儿免疫应答及抗感染能力,增加了新生儿感染机会,尤其对男婴更是如此。
3.3 镇痛分娩及导乐陪伴分娩的重要性 为了有效的降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