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观察针眼周围皮肤有无发红、肿胀、疼痛、渗出等,如有异常及时到医院进行处理。交待相关注意事项:置管上肢不要做剧烈运动,应避免提过重物品或做引体向上等持重锻炼,避免游泳、盆浴及泡浴等,淋浴前用塑料保鲜膜包住置管的肢体缠绕2~3圈,上下边缘用胶布贴紧或用宽的松紧带缠住,避免与水直接接触,淋浴后检查敷料,若有浸湿,及时更换敷料。
3 体 会
PICC穿刺技术在我院较早用于肿瘤化疗的病人,刚开始在我科使用时,大家观念上还不能接受这种新技术,首先是病人家属在费用上不能接受,其次是护理人员觉得穿刺前先要谈话沟通,签署同意书后才能穿刺,穿刺完毕后还要带病人去放射科拍片,方可输液,程序很繁锁,尤其是危重病人,在送检的过程存在着病情突变的可能,风险较大。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大家转变了观念, PICC穿刺不仅避免了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同时杜绝了因长期输液血管硬化而导致的穿刺困难[3],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置管在临床的应用为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避免了反复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痛苦,有效地保护了患者的血管,保证了输液安全,而且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在神经外科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穿刺时间的选择。由于科室的特殊性,神经外科的病人大多数在刚入院时病人的病情就重、急,如果在这个时候选择进行PICC穿刺可能不适宜,应先建立一般的静脉通道,待抢救措施全部到位后,再进一步考虑患者是否适合做PICC穿刺;②穿刺部位的选择。一般先选择左侧上臂穿刺,以免穿刺失败后,更换至右侧时,导管有足够的长度,选择的血管,以贵要静脉为首选,因为血管较直且静脉窦较少。对于血管条件不好的可选择颈外静脉,实行颈外静脉穿刺时,插入长度一般为左侧约18~20cm,右侧16cm左右;③导管型号的选择。为了保护血管,避免反复穿刺、液体外渗、静脉炎的发生是肿瘤病人选择PICC穿刺的主要原因,但对神经外科的病人来说,除此之外,还具有更重要意义的是:这更是一条抢救生命的通道。如果选择导管的型号太小,会导致药物的滴速达不到,影响治疗和抢救。我科穿刺第一例时,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当时选择了4Fr型号的PICC穿刺包,进行穿刺,输液时最快速度只能达到60~70滴/min之间,达不到专科用药所要求的速度,如:输入甘露醇时滴速要求达到120~150滴/min、最后导致通道无效,勉强保留3d后拔除;④导管尖端的定位。穿刺完毕后,病情危重的患者最好是行床边拍片来定导管尖端的位置时,如因条件有限不能行床边拍片时,在正常长度的范围内主张导管宜短不宜长。
【参考文献】
[1]黄晓华,吴美琴,冯君,等. PICC的临床应用体会[J]. 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4851.
[2]王晓娅,徐氚,陈向荣,等. PICC术外测量方法的改进[J]. 护理研究,2004,18(7A):1184.
[3]刘子香,李俊. PICC 管在恶性浆膜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08 ,5(1):7576.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