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慢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血管内径、血栓范围、血栓回声特征及血流情况。结果: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管径明显增宽,血栓表现为均匀低回声,慢性期深静脉血栓回声较高,血栓部位管腔无血流显示或血流充盈缺损,并可继发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可通过动态观察其演变情况,判断临床治疗效果,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二维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
资料与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12月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50例患者进行检查,男29例,女21例;年龄33~86岁,平均59.5岁。其中因各种手术后及长期卧床25例,妊娠及产后16例,盆腔肿瘤压迫髂总静脉1例,其他因素8例。
方法:根据患者下肢血管病变部位,选择仰卧位、侧卧位或俯卧位,双侧下肢自然伸直,患侧外展、外旋。先在腹股沟处横切,确定股动静脉后再沿其走行纵切显示髂外、股总、股浅、股深、腘静脉及小腿静脉,连续观察管腔、管径、管壁、血管弹性,血栓位置、大小、范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变化。操作过程中要充分暴露检查部位并与健侧对比观察,检查过程中还应采取探头加压血管、瓦萨瓦氏动作、挤压远端肢体等方法,判断静脉腔有无血栓及血流通畅情况。
结 果
50例临床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得到确诊,左下肢28例,右下肢19例,双下肢3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42例,二维超声见静脉管壁增厚,管壁界限模糊,管径明显增宽,探头加压无压瘪,管腔内见实质性均匀低回声。其中管腔完全闭塞29例,彩色多普勒示无血流信号或仅有零星样血流显示,远端肢体施压或瓦萨瓦试验,仍无彩色血流显示或改善;不完全闭塞13例,彩色多普勒示血流充盈缺损,周边见缝隙状血流信号,呈现“轨道征”或“轮廓征”,远端肢体施压或瓦萨瓦试验,彩色血流较前增宽、变亮。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二维超声所见静脉管壁不规则增厚,回声增强不均匀,管腔内径变细,管腔内见不均匀、形状不规则、较强的实质性回声,其中5例患者静脉管腔内见筛状血流信号通过,2例静脉管腔见缝隙状血流信号,1例未见血流信号。行瓦萨瓦动作试验,7例血管内可检测到不同程度返流血流信号,持续时间约3.5~6.5秒。
讨 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症状典型,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显示清晰,可明确诊断。但是急性血栓形成早期患者,二维及彩色多普勒仅表现为深静脉管径略增宽,管壁僵硬,探头加压管腔无压瘪,管腔内透声差,未见实质性团块回声,瓦萨瓦试验管腔彩色血流信号不增强,超声提示诊断,对指导临床积极治疗和减轻血栓患者并发症尤为重要。对于肥胖或者下肢肿胀明显患者,由于其血管位置较深导致图像不清晰,改用低频探头探查,可取得较清晰图像。对于急性期血栓,尤其探查到近心端有小幅浮动时应避免探头加压,以防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对慢性深静脉血栓患者应行瓦萨瓦试验,检测有无血流返流,以明确是否继发深静脉瓣功能不全,并可根据返流持续时间判断其程度,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信息。超声检查无痛苦、无禁忌证、可重复检查,操作简单,价格合理,图像直观,不仅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还可发现引起下肢静脉血栓症状的其他原因,同时可通过动态观察其演变情况,判断临床治疗效果,明确是否继发深静脉瓣功能不全,不失为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纯正,徐智章.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75.
2 吕玲环,王星.下肢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的探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1,17(8):601-603.
3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