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文献报道一致。本组69例中,2例病变持续存在,为标本切缘CIN阳性。目前认为标本切缘阳性仍是CIN残留和复发的危险因素。樊庆泊等[1]报道135例CIN患者LEEP治疗后,切缘干净的78(57.8%)例,有病变的57(42.2%)例﹝包括21例切缘阳性和36例切缘不能确定,其中54例(94.7%)为高度上皮内瘤样病变﹞;随访结果是:1例(4.8%)切缘阳性、3例(8.3%)切缘不能确定及2例(2.6%)切缘干净的患者发生病变残留;1例切缘阳性、2例切缘不能确定患者复发;切缘干净的患者无复发。Gimpelson等[3]认为切缘有高级别的非典型增生、累及腺体、多点病灶是残留或复发预测指标。吴东耀等[4]随访226例患者发现切缘累及是病变持续存在及复发的危险因素﹝病变持续存在3.1%发生于切缘阴性,11.4%发生于切缘阳性(P<0.05);复发9.1%发生于切缘阳性,2.1%发生于切缘阴性(P<0.05)。所以对手术后的患者应密切随访,尤其是手术切缘有病灶残留、累及腺体或病灶为多点的患者。Cecchini等[5]对622例CIN患者行LEEP治疗后进行随访,结果为9.1%复发,复发危险性最高的是在术后第1年,3年后很少复发。本组69例患者中有1例复发,为术后1年,2年后均无复发。
对于CINⅢ级和宫颈原位癌的治疗,学者之间存在着争议。国内传统的观点认为,子宫切除术是治疗CINⅢ级和宫颈原位癌的常用方法。主要原因为:①原位癌常为多中心发病,可累及宫颈管和阴道穹窿;②诊断技术及水平差异可引起诊断不足而漏诊; ③随访条件和技术有限,复发情况难以判断。但近年的研究表明子宫切除术治疗CINⅢ级和宫颈原位癌存在过度治疗的问题, 治疗应个体化,而宫颈锥切手术是较为合理的治疗选择。Kang等[6]对101例仅进行宫颈移行区大环切术(LLETZ)治疗、279例LLETZ后随之进行全子宫切除的CINⅢ级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证明LLETZ和子宫全切除治愈率无明显差异。针对原位癌,Kolstad等对238例接受子宫切除的患者进行了5~25年的追踪,结果原位癌复发率为1.2%(3/238),发展为浸润癌的患者为2.1%(5/238),与单用锥切治疗相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在宫颈锥切术前,应制定详细的随访计划,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病变范围、病理活检方式、诊断技术、随诊追踪的可行性、患者年龄及生育要求等因素。
目前已知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的主要条件,HPV近来已作为宫颈病变治疗后的随访指标。LEEP不仅可治疗CIN,而且对于清除宫颈HPV感染也有很好的效果。术后持续HPV阳性是复发的高危因素。研究表明宫颈锥切术后应用HPV检测可预测残余CIN,并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术后6个月的HPV阳性率比细胞学异常结果更具预测价值。如果HPV DNA在CIN治疗后持续存在,则有必要延长随访时间。我院在开展HPV检测后,积极运用这项技术,但由于开展较晚,且病例数目较少,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总之,LEEP治疗宫颈CIN安全、有效,但术后应密切随访,尤其是术后1年。
【参考文献】
[1] 樊庆泊,Tay Sun Kuit ,沈铿. 子宫颈环形电切术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中的价值[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5):271-274.
[2] Milla Villeda RH, Gurrola Medrano T. Diathermic loop treatment of subclinical cervical infection by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Short-term effectiveness [J].Ginecol Obstet Mex, 1995, 63:293-296.
[3] Gimpelson RJ, Graham B. Using amino-cerv after cervical LEEP [J]. J Reprod Med, 1999, 44 (3):275-278.
[4] 吴东耀,廖嘉丽,郑嘉梁,等.应用子宫颈电圈切除术诊治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近期观察[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32(7):402-404.
[5] Cecchini S, Visioli CB, Zappa M, et al. Recurrence after treatment by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LEEP) of high-grade cervical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