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T细胞疫苗(TCV)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用正常人外周血在体外常规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并培养诱导制成TCV。取这些TCV分别在21例无手术、放疗、化疗指征的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双上肢前臂皮内分4点注射[左右各2点,每点0.25ml(108/ml)],每周1次,连用4周。结果 全组21例中,未见CR、PR病例;10例SD,11例PD;疾病控制率为47.62%(10/21)。未见有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 TCV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肿瘤/ 治疗;T细胞疫苗;治疗效果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而免疫功能低下部分是由T抑制细胞异常增多引起。从这种意义上讲,如果减少或抑制T抑制细胞,则可以恢复或部分恢复机体正常的免疫抗癌能力,使肿瘤消退。之前作者用T细胞疫苗(T cell vaccine,TCV)对小鼠肝癌进行了免疫干预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1]。但TCV对人体肿瘤的治疗是否也同样有效?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探讨TCV治疗无手术、放疗、化疗指征的晚期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TCV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前列腺平滑肌肉瘤术后、化疗后肝腹腔转移1例,肝细胞癌双肺转移1例,结肠癌肺转移术后1例,乙状结肠癌术后肝转移1例,卵巢间叶来源小细胞肉瘤1例,卵巢低分化腺癌1例,右下肺癌并两肺转移1例,左下颌皮肤鳞癌放疗化疗后复发1例,宫颈浆细胞瘤伴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例,左上颌髓外浆细胞瘤术后胸椎转移1例,右上肺癌术后放疗后脑转移放疗后1例,晚期肝癌4例,食管下段鳞癌伴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例,胃癌术后化疗后1例,左肺癌并胸椎腰椎转移1例,舌癌放疗化疗后1例,直肠癌术后复发伴两肺转移1例,晚期肝癌右肾上腺转移1例。均有病理诊断。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有客观可测量的病灶。年龄25~80岁,其中男14例,女7例。其心、肝、肾、骨髓等功能均正常。近2个月未接受过化疗或放疗。
1.2 TCV的诱导
取正常献血员外周血50ml,在体外无菌的条件下常规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按2×106/ml细胞浓度分装(RPMI培养液内含conA 30μg/ml),然后置于5% CO2,37℃培养箱内培养3天,同时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3天后收集这些细胞,用戊二醛灭活,生理盐水洗3次,收集细胞配成108/ml备用(即为TCV)。
1.3 TCV的临床应用
取含1ml(含108细胞)的细胞悬液(TCV),在入选病例的双上肢前臂皮下注射,左右各两注射点。每点0.25ml。每周1次,连用4周为1疗程。
1.4 疗效评价
参照RECIST实体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四种评定疗效。以(CR+PR+SD)%表示总的疾病控制率。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经TCV治疗1疗程后,所观察的21例病例的结果显示:无CR、PR病例,10例SD,11例PD,总的疾病控制率为47.62%(10/21)。经TCV治疗1个月左右,患者症状如,咳嗽、咳血痰、胸痛、头痛、腰痛、肝区疼痛等明显改善,精神、食欲也明显改善。使得肿瘤相关的症状缓解率达71.43%(15/21)。
2.2 毒副反应
全组21例病例中,3例在注射点出现红肿硬结,但未见破溃。全组病例未出现发热和明显的骨髓抑制。亦未见严重心、肝、肾功能等毒副作用。
2.3 生存期
全部病例进行随访,最短的于治疗后1个月后死亡2例;最长者生存达18个月2例。
3 讨论
肿瘤生物治疗如LAK细胞、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在体外实验室能较好的杀灭相应的癌细胞,而且效果相当好。但在临床上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却未见明显效果。近年来,国内外一些报道证实用TCV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病是可行的,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2~4]。由于这种TCV作用机制之一存在抗工作(活化)型的T细胞,因此能使活化的免疫细胞效应低下。用TCV接种小白鼠,可使同种移植物生存期明显延长,并降低了宿主的特异免疫无反应性[5]。由于肿瘤病人体内的CD8+(T抑制细胞,Ts)细胞呈优势增殖,明显高于正常人群。Ts细胞通过抑制肿瘤细胞毒性T细胞(CTL细胞)的杀伤肿瘤细胞的活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