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肿均发生于冲击伤部位,均局部存在颅骨骨折,考虑血肿形成与手术减压后骨折板障渗血加速和破损的硬膜动脉活动出血有关;对冲伤部位10例迟发性硬膜下血肿多半由于手术减压后脑挫裂伤皮层表面破裂小血管或桥静脉出血引起,15例迟发性脑内血肿部位原有不同程度脑挫伤灶,这与该处组织受伤后引起血管壁的破坏、破裂和血管麻痹,减压手术后导致局部血管扩张、血管渗出,并形成血管周围血肿有关。
本组资料显示:对冲性颅脑损伤术后继发迟发性血肿患者残死率高达52.9%(18/34)。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形成后的占位效应导致脑组织受压和颅内压升高,其程度与持续时间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5]。对冲性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无继发迟发性血肿患者颅高压常已明显缓解,有利于受损脑组织功能的恢复;而继发迟发性血肿患者颅内压常持续升高、受损脑组织特别是脑干持续受压,时间越长,受损脑组织功能越难恢复,预后越差。因此降低其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是术前、术中应当考虑到术后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可能因素,术中注意积极预防,术后要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作者认为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中,以下几种情况术后较易发生非手术区迟发血肿:(1)对侧有颅骨骨折,特别是骨折线跨静脉窦如矢状窦、横窦或与脑膜动脉走行交叉;(2)对侧硬膜外或硬膜下已有小血肿;(3)对侧有脑挫裂伤或已有少量出血。对于具备上述征象者,术前应作好对侧开颅的准备,一旦术中出现颅压增高、脑膨出,或在此基础上对侧瞳孔散大,应立即在原CT所提示的对侧病灶处探查及时手术。Meguro等[6]认为在清除急性颅内血肿后,出现急性脑膨出,应于术后复查CT,了解对侧出血情况,甚至提出术中立即于对侧钻孔探查,较等待术后再复查CT为好,不仅争取了时间,效果亦好。术后72h内是迟发性颅内血肿形成的高峰,因此在术后3d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复查CT。复查CT或动态CT扫描的指征包括:⑴ 意识障碍无明显好转甚至逐渐加重;⑵ 术后一度好转后又逐渐加重;⑶ 颅内压监护提示颅内压持续增高;⑷ 神经系统出现新的阳性体征,特别是出现急性脑疝征象。去骨瓣减压和强力脱水的患者,应注意密切观察病情演变,出现上述情况时宜及时复查CT,以便早期诊断迟发性颅内血肿。一旦出现迟发性血肿,除血肿较小、中线无移位者予保守治疗外,均应及时开颅手术,尽可能在脑疝发生之前积极治疗,减少继发性脑干损伤,方可大大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其预后。
我们还认为,对冲性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血肿的发生固然与较严重而广泛脑挫裂伤和颅骨骨折有关,但与手术时间、手术方式、脱水药物的使用等也有一定关系。因为手术越早,那些挫伤的血管就越不稳定、越容易出血;过度强调大骨瓣减压及强力脱水使颅内压在瞬间或短时间内较大幅度下降,也容易导致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 。另外,对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如果血肿的对侧同时存在较广泛的脑挫裂伤,应在严密监测下尽可能地保守治疗,或延迟手术,手术中严密缝合脑膜,缝合颞肌,不宜减压过大,应减少甘露醇等强力脱水剂的应用等,这些做法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减少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黄海能,赵邦.对冲性额颞部脑损伤的临床特征与手术治疗[J]. 创伤外科杂志, 2005, 7(4): 298.
[2] 田立.开颅术后血肿的形成原因及早期诊断[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6,23(5):260263.
[3] 王怀瓯,许碌,张弩,等.外伤性颅内血肿手术后并发迟发性血肿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04,9(3):143144.
[4] Becker D P,Gade G F,Young H F.Intracranial heamatoma[M].//Youmans J R.Neurological Surgery.Philadephia:Saunders,1990:2079.
[5] 王小东,严拥军.颅内压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临床应用(附43例报告)[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7):94.
[6]Meguro K,Kobayashi E,Maki Y.Acute brain swelling during evacuation of subdural hematoma caused by delayed contralateral extradural hematoma:report of two cases[J].Neurosurg,1987, 20: 326.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