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颈椎病; 埋线疗法
颈椎病是门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方法尚多,笔者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颈椎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6例,男294例,女192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90岁,其中15~25岁32例,25~35岁68例,35~45岁128例,45~55岁138例,55~65岁86例,65岁以上34例。病史最短1个月,最长4年。农民330例,教师、学生68例,驾驶员56例,其他32例。
1.2 治疗方法 材料准备:碘酒、酒精、龙胆紫液,做穴位标记,消毒备用。医用烙制1号羊肠线剪成2 cm长浸泡于戊尔醛消毒液中,血管钳、镊子各1把,棉球或棉签,5 ml注射器,0.1%利多卡因,特制陆氏埋线针,医用胶布条等。操作方法:患者卧于治疗床上,于颈背选好穴位,做好标记,如肩井、肩外俞、大椎、巨骨 、天井穴等,碘酒、酒精消毒,于穴位内注射0.1%利多卡因1 cm,用特制埋线针将浸泡于戊醛液内的1号羊肠线2 cm埋入穴位内,棉竿或棉球压迫针孔,以防出血,医用胶布条贴于针孔,2 d后弃除。一般2~4次为1个疗程,治疗间隔时间为10 d、14 d、21 d。
1.3 疗效标准 显效:所有症状消失,颈部功能恢复,参加正常社会活动,1年内无复发。有效:原有症状消失,颈部过度疲劳或休息不好时症状发作,经过再次治疗后好转。无效:经过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而放弃治疗。
1.4 治疗结果 显效362例,治疗2~4次,治愈率74.4%;有效116例,治疗2~4次,有效率23.9%;无效8例,无效率1.6%;总有效率98.5%。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37岁,职员。2006年5月5日就诊。主诉头晕、头痛、恶心、不易入睡。反复多次就医诊治,并经颈椎X线片诊断为颈椎病。给以推拿、牵引,内外用药,疗效不佳,严重时影响工作、学习与生活。采用穴位埋线法治疗1次后,自觉上述症状有所减轻,第2次治疗后,症状缓解,第3次治疗后,所有症状消失并参加社会活动。随访至今,无任何不适。
3 体会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与体征[1],其原因大多为长期低头工作、学习或反复一个动作,以及卧时体位不佳,颈部肌肉劳损或外感风寒造成等。
穴位埋线用特制针疗法,利用烙制羊肠埋入穴位内,长时间持续温和的刺激特定的穴位,起到不间断针灸、按摩作用,以调节阴阳,补气滋血,改善局部血运,扩张血管,增强机体抵抗力。
穴位埋线疗法治疗颈椎病,经临床观察,近期、远期疗效满意,且方法简便,省时间,痛苦小,适合治疗各年龄段的颈椎病患者。
【参考文献】
[1] 王兰生.穴位埋线综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42例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07,20(4):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