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椎管 穿刺麻醉
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CSEA)集中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点,弥补单一方法的不足。CSEA以麻醉作用迅速、完善、麻药用量少、麻醉范围可调等优点,是一种确实有效、简单易行的麻醉方法。我们采用CSEA应用于腹部以下手术,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下腹部手术58例,男28例,女30例;年龄17~52岁,平均35岁;体重46~82k g,平均58 kg。手术种类包括:子宫切术29例,前列腺摘除术17例,直肠手术12例。麻醉方法:于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0.2 g。用监护仪常规监测SP、DP、MAP、HR、SPO ECG。
2 结果
蛛网膜下腔注药后,下肢立即出现发热及麻木感,从注药至出现麻醉平面的时间均<5分钟,注药后约15分钟最高平面固定,其阻滞平面达以下27例,T8以下2例。26例在单纯腰麻下完成手术,硬膜外腔未注药,手术时间60~120分钟,腰麻阻滞70~180分钟,22例在CSEA下完成手术。麻醉后6例患者出现血压下降,2例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应用麻黄碱及加速输血、输液后血压均恢复正常,症状消失。
3 讨论
本组患者均采用单穿刺法(SST),即采用新型带有背孔的腰麻硬膜外穿刺套针。有报道,使用30G腰穿针做CSEA,腰麻失败率为25%,原因主要是腰穿针没有穿透硬脊膜。本组使用的25G腰穿针,腰麻(SA)均成功,可能与本组病例数较少有关。另外,穿刺套针中,Touhy针较细,易穿破蛛网膜,因此穿刺时应加倍小心,以防发生全脊髓麻醉的危险。本组腰麻用药采用0.5%丁哌卡因控制,麻醉维持时间较长,作用完善。CSEA的阻滞范围常比预料的广泛,这与蛛网膜下腔注药后使硬膜外腔压力增加和容积变小从而扩散较广有关。本组病例在腰麻平面固定后,硬膜外腔给予试验量3~4 ml, 麻醉平面变化均在1~2节段内。本组个别病人出现血压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原因,腰麻后交感神经部分被阻滞,引起血管扩张,血容量相对不足。腰麻后易头痛,且麻醉时间有限;而单纯硬膜外麻醉失败和阻滞不全发生率较高,CSEA麻醉作用迅速、完善、麻药用量少、麻醉范围可调等优点,是一种确实有效、简单易行的麻醉方法。但必须熟练操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