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火灾、海啸、洪灾、重大交通事故及战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院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收治地震伤员1 269例,骨折伤员974例(76.8%),进行手术复位固定693例,占骨折伤员的71.1%,现将骨折手术后的随访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93例手术伤员,获得随访且资料完整的543例,随访时间10~14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率78.4%。男290例(53.4%),女253例(46.6%),年龄2~100岁,平均45.8岁;543例中,298例(54.9%)为单纯性骨折,126例(23.2%)为多发骨折,83例(15.3%)伴有其他部位骨折或脑外伤、胸部外伤及腹部外伤等。开放性骨折212例(39.1%)合并93处闭合骨折;闭合性骨折331例(61.0%)共569处,其中四肢闭合性骨折267例43例脊柱骨折和21例骨盆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表1)。骨折部位:上肢182例(34.5%)261处,下肢297例(54.7%)456处,脊柱43例(7.9%),骨盆21例(3.9%)。表1 543例地震伤骨折手术部位和类型部位开放骨折
1.2 手术方法
543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时间:伤后3 h~18 d。212例开放性骨折立即清创行骨折复位固定术,其中170例行内固定,42例行外固定架固定,外固定架固定的42例中,19例创面难以一期缝合的行有限内固定+外固定+VSD(vaccum sealing drainage封闭式负压引流),7 d后行创面植皮或二期缝合伤口。331例的569处闭合性骨折中,12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31例脊柱骨折或伴脊髓损伤的及时行骨折解压,前路钉板或后路钉棒内固定。21例骨盆不稳定骨折,先行大重量牵引,并限期(9~12 d)手术复位固定术,其中钢板内固定13例,骶髂关节空心螺钉有限内固定+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6例,其余261例闭合性四肢骨折按平时常规择期手术复位内固定或外固定架固定。固定方式:各类钢板312例、髓内钉45例、动力髋23例、空心螺钉8例,动力髁18例、外固定50例、髋关节置换6例、脊柱后路钉棒固定20例、脊柱前路钉板固定11例、PVP12例,其他固定方法38例,238处骨折行非手术治疗。
1.3 疗效评价
根据骨折复位和愈合情况,伤口或创面感染情况,疼痛和日常生活功能情况进行评价。骨折复位和愈合情况根据X线片判定,疼痛用10分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VAS),分数从0~10分(不痛至最大疼痛限度),功能用改良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BI)[1、2]并结合日常生活功能恢复量表(functional recovery scale,FRS)[3]评分。>90分为优,无功能障碍,61~89分为良,轻度功能障碍;60~41分为中,中度功能障碍;<40分为差,重度功能障碍。
优:骨折复位良好一期愈合,伤口愈合无感染,疼痛评分0分,日常活动功能>90分;
良:骨折功能复位一期愈合,伤口浅层软组织感染,无骨感染,伤口创面已愈合,疼痛评分1~3分,日常活动功能61~89分;
可:骨折功能复位、骨折愈合或延迟愈合,有骨感染或伤口感染,现已愈合,疼痛评分4~6分,日常活动功能41~60分;
差: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或骨折对位对线差(畸形愈合),软组织或骨感染,疼痛评分>6分,日常活动功能<40分。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
2 结 果
本组543例骨折手术治疗伤员,随访时间10~14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率为78.4%。212例开放性骨折创面一期愈合173例,伤口感染二期愈合39例,占开放性骨折的18.4%。骨折愈合一期196例(92.5%),延迟愈合10例(4.7%),不愈合6例(2.8%)。19例经VSD治疗者,7 d后创面无感染行植皮术或二期缝合伤口,1例再次使用VSD处理l周,创面愈合。331例闭合性骨折中,发生切口感染7例,占闭合性骨折的2.1%。12例PKP治疗者椎体高度部分复位,腰背部疼痛基本消失,31例脊柱骨折全部愈合,其中5例术前伴脊髓损伤截瘫者2例部分恢复,3例无好转。21例骨盆骨折全部愈合。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恢复行走功能。其余261例除2例发生延迟愈合,259例骨折一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