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直肠癌Miles术后结肠造口的临床研究

,腹膜返折以下的直肠癌侧方浸润多见,而近年来研究发现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术)非常重要[2]。尽管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手术使部分患者免于腹壁造口,但国人卫生保健意识相对落后,许多直肠癌就诊时已属中晚期,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Miles术)仍是低位直肠癌和肛管癌标准术式,结肠造口是重要组成部分,减少造口并发症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不同的报道中差异很大,主要与手术医生的技术及造口后的专业护理差异有关,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0%(54/300),低于国外Devesa等[3]20%~30%和国内屠世良等[4]28.1%的报道。具体并发症如下。

  造口缺血坏死:多由于造口肠段张力大,肠系膜离断过多,过分修剪肠脂肪垂,腹壁造口过小及缝合过紧等有关,坏死多为局限性,本组资料显示造口缺口坏死与腹壁造口肠管的长度、造口开放方式有关。年龄也与造口缺血坏死有密切关系,术后老龄患者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高,未支血管较易发生血栓形成,造成组织缺血坏死。术后老年患者应常规静脉滴注活血化淤药物,可降低造口缺血坏死发生。

  造口狭窄:造口狭窄常继发于造口缺血、造口肠管黏膜与皮肤分离,随着肉芽组织瘢痕化收缩而加重;造口口径过小也是会导致狭窄,此种狭窄大多在术后短期内出现。本组造口狭窄27例,轻度狭窄21例,通过定期手指扩张,获得暂时缓解,6例重度狭窄行造口重建术。我们认为轻度的狭窄通过定期扩张和控制纤维饮食常可缓解,较重狭窄通过扩张造口虽也可获得暂时的缓解,但扩张后又可造成新的瘢痕,使狭窄加重,应行狭窄环内侧楔形切除。为防止出现造口狭窄,术中应避免腹壁切口过小,肠段应垂直拉出,采用肠管外翻与皮肤一期缝合,术后不需要扩肛。

  腹腔内疝:内疝发生主要是乙状结肠造口时,未闭合造口肠段与左侧壁层腹膜之间的裂隙,小肠进入此空隙而导致内疝。本组腹腔内疝12例,7例经保守治疗缓解,5例行以肠内疝松解手术,预防内疝发生必须将造口肠段系膜或脂肪垂与壁层腹膜作固定缝合,封闭此间隙。

  造口旁疝:老年患者易致造口旁疝,其原因是腹壁薄弱,腹内压增高所致。本组造口旁疝11例,4例修补腹壁缺损,重新安置造口,7例行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积极治疗引起腹内正增高的原发病,术中避免切口过大和切断过多腹壁肌肉,术后加强护理,防止结肠造口周围感染,对防止造口周围疝的发生有积极作用。修补腹壁缺损,重新安置造口是治疗造口旁疝最佳措施。

  造口回缩:腹腔内的结肠固定段较短,难以固定,造口后受重力影响易出现造口回缩,常发生于造口处感染和缺血[3],肠段与腹壁固定不当,使外置结肠张力过大有关;年龄过大也是造口肠管回缩的原因之一,老年患者由于肠管肌层和腹壁肌层较薄弱,固定不牢固,易发生感染。本组造口回缩4例,其中2例回缩至腹腔内行急症手术,术中松解肠管,使之无张力,无扭曲地提出腹壁外,重新造口,另2例经保守治好转。

  造口周围炎:是结肠造口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造口黏膜分泌过多黏液,刺激周围皮肤引起。常使造口处肠管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分离,实际上相当于一个手术切口裂开。Duchesene等[4]认为造口肠管黏膜与皮肤分离易导致造口后期狭窄。本组造口狭窄4例,是由于皮下组织切除和造口结肠脂肪修剪过多而造成皮下积液,继发感染,造成张力过大所致。我们主要是保持创口的干净,待内芽组织填充空腔而痊愈。结肠造口术后局部应保持清洁和干燥,可用清水擦洗后再用柔软卫生纸吸干;皮肤表面缺乏油脂者可用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若发生造口周围炎,可局部外涂红霉素等抗生素软膏,必要时使用全身抗生素。

  我们认为一个良好的造口首先应选择合适的位置,造口位置的选择应根据患者体型、原发疾病、造口的目的而定,位置不佳则将使术后并发症增多和护理困难。造口位置选择必须符合以下几个原则:(1)造口应选择在皮肤平整、健康、无凹陷、无瘢痕和皱折处,切忌选择在脐部、肋下及骨性凸起处;(2)应让患者在半卧位、坐位、站立位、蹲位等不同体位时均能看清楚造口位置,不要在平躺位时就决定造口位置;(3)造口应从腹直肌穿出,这是减少术后造口旁疝和造口脱垂的关键;(4)造口不要选择在患者系腰带的位置,否则影响患者穿衣,而且由于衣服和腰带的摩擦,会使造口出血和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率升高。一个永久性的造口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高低,再好的肠造口治疗师也不可能弥补一个制作不良的造口所带来的不便。尽管造口手术并不困难,但是要完成一个制作完美、术后并发症少的造口并非易事。

  造口手术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必须选择血供正常的肠段,在剪裁乙状结肠血管和修剪造口周围组织时,注意保持造口肠段血供,特别是直肠癌手术时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饮用水源中的微囊藻毒素与大肠癌发病的
    直肠癌根治手术位式固定方法的改进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大肠癌浸润 转移 预
    妊娠合并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
    大肠癌激光诱发荧光光谱诊断标准探讨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误诊分析
    清热利湿祛瘀中药经直肠给药对慢性前列
    研究梗阻新结肠癌的手术方式和效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人大肠癌组
    Avastin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肠癌1例IAP
    大肠癌患者基质分解素1基因表达增强
    青年人大肠癌4例误诊分析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