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血清胱抑素C;肾功能损害;,肾小球滤过率;,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 C)是否可以作为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 方法 应用散射比浊法测定54例早期糖尿病患者的Cyst C的浓度,用胶体金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结果 部分糖尿病患者Cyst C浓度升高,但总体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yst C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无明确指导意义。
关键词 :血清胱抑素C;肾功能损害;肾小球滤过率;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病,发达国家人群DM的患病率已达5%~10%,我国的患病率已达3%,DM的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肾脏病变在DM患者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20%~40%的DM患者最终发展为DM肾病(DN),因此临床对DM早期肾功能损害进行评价和随访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临床多采用尿微量白蛋白作为DM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检测指标,但其受昼夜排泄量不同、尿浓缩稀释作用、尿路感染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寻找早期诊断DN和监测DN发生、发展的指标是临床研究的方向。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t C)是近年来报道的反映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作为临床检测肾小球滤过功能更简便的方法值得推广。目前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已广泛开展,而国内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Cyst C是否可以替代尿微量白蛋白作为DM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54例DM患者均为我院内分泌科住院及门诊患者,男36例,女18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56岁,均符合WHO1985年关于非胰岛素依赖性DM(NIDDM)的诊断标准。选取18~60 岁健康体检人员15例作为对照组。
1.2 标本采集 患者采取静脉血2ml于2h内将血清分离并进行检测或将分离血清冻存于-20℃于1周内检测。同时留取尿液标本测定尿微量白蛋白。
1.3 仪器及方法 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Cyst C,仪器为美国德灵公司生产的BNPROSPEC全自动特定蛋白生化仪。用胶体金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用中位数M表示,两样本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所得数据分析计算均应用SPSS13.0软件包完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研究Cyst C以0.96mg.L作为正常参考上限,尿微量白蛋白以30mg.L作为正常参考上限,结果显示部分患者Cyst C已出现异常,但整体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5),尿微量白蛋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见表1。 表1 血清Cyst C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结果
3 讨 论
Cyst C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33×10 3 的小分子蛋白质,为半胱氨酸酶抑制剂(CPIs)家族中的一员,能在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内以恒定的速度持续地转录与表达,无组织学特异性,故在体内以恒定速度产生。各组织生成率几乎不受年龄、性别、肿瘤、免疫性和内分泌疾病影响,也不受肌肉量和急性反应等因素的影响,即使在炎症状态下,其产生也不会改变[1-2] 。由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大于肌酐,且带正电荷,所以更易反映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的早期变化,而且它可经肾小球自由滤过,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并降解,肾脏是清除循环中Cyst C的惟一器官,所以其血清浓度主要由个体的GFR来决定[3] 。所以血清Cyst C是一种理想的反映GFR变化的内源性标志物。
Finney等[4] 分析了309名献血者的血清标本,认为Cyst C男女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Randers等[5] 对不同肾脏疾病患者进行血清Cyst C测定,发现血Cyst C与肌酐清除率(Ccr)呈线性关系(r=-0.88,P<0.001)。血Cyst C与菊粉清除率的相关性(r=0.88)比血清肌酐(Scr)好(r=0.72),血Cyst C对异常的GFR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86%6] 。国内张磊等[7] 选用 99m Tc-DTPA测定的GFR为金标准,对GFR与Cyst C、Scr、Ccr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GFR与上述指标均有强的相关性,以GFR与Cyst C的相关性最为密切,呈显著负相关,与Scr方向一致。以上表明血清Cyst C是比Scr、Ccr更为敏感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