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常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尤多见于病情危重的昏迷患者,致使病死率明显增高——约高达80%。我科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加用西米替丁静脉注射,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52例患者均有昏迷,属重症脑出血。颅脑CT检查示出血量均大于40 ml(或破入脑室),或有脑干出血。治疗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46~78岁,平均62.8岁;基底节区出血22例,其中破入脑室10例,出血量均大于40 ml;脑干出血6例。对照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47~80岁,平均63.2岁;基底节出血19例,其中破入脑室9例,出血量也均大于40 ml;脑干出血5例。两组间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及血肿破入脑室等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患者先有脑部症状,入院后出现呕血或黑便,胃液或大便潜血检查阳性;排除已有的溃疡病或其他原因所致的出血。
3.治疗方法:治疗组按常规治疗(脱水、降压、支持、对症等)外,均在入院后即加用西米替丁0.4 g溶于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注射液稀释后静注,每日二次,连用10~15天。对照组除不用西米替丁外,其他治疗同治疗组。
4.结果:治疗组28例中仅5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占17.9%;而对照组24例中有16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占66.7%;两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28例中死亡9例,占32.1%;而对照组24例中死亡18例,占75%,两组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
讨 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脑血管意外患者中较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脑出血患者,更易并发该症。据报道,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在18.2%~84.0%不等[1,2]。其发病机理多数学者认为与丘脑下部有关,还与脑干、边缘系统、额叶眶面及海马区等损害有关。
应激性胃肠道出血发生的部位主要分布在上消化道,经胃镜及尸检证实,急性多发性溃疡以胃窦部为中心,波及幽门及胃底;出血性糜烂以胃底多见,可波及全胃,严重者十二指肠、空回肠也有出血改变[3]。
尽管脑出血的预后与患者年龄、病变部位、出血量、有无并发症等有密切关系,但出现消化道出血能影响全身有效循环血量,特别是减少脑血流量,使脑损伤加重,从而危及患者生命。西米替丁系H2受体拮抗剂,对胃酸分泌有强大抑制作用。它既可直接抑制组胺的泌酸作用,也可间接抑制胃泌素和胆碱能神经兴奋所产生的组胺效应,还可明显降低各种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4]。该药还能缓解胃肠终末血管痉挛状态,增加胃粘膜血流,对应激情况下胃粘膜血流减少有保护作用[5]。
本文两组均系重症脑出血患者,而应用西米替丁的治疗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且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1),由此说明西米替丁确实具有作用强、临床效果好、价格低廉、副作用小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邵惠霞.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胃肠道出血24例分析.实用急救医学杂志,1996,4(1):14.
2 王 琴,李 剑.急性脑血管病伴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探讨.中国神经精神病杂志,1995,21(4):248.
3 朱济修.自发性脑内出血与胃肠道出血.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5,3(2):71.
4 全有豫主编.新编临床药物手册.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288~289.
5 李世文,康满珍主编.老药新用途.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