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引导下肾囊肿穿刺体会 |
|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经皮穿刺治疗肾囊肿的心得。方法 B超引导下穿刺注入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肾囊肿39例。结果 38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术后随访3个月~2年,治愈率92%,有效率100%。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肾囊肿,方法简单经济,疗效确切,可作为肾囊肿首选治疗方案。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肾囊肿 穿刺体会 肾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病变。小的囊肿一般无临床症状,不需要特殊治疗,较大的囊肿会产生一系列症状,以往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现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治疗已成为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一般小于5cm的囊肿无任何症状,所以无需进行治疗,你只需要定期超声检查,观察它的变化。而大于5cm的囊肿由于压迫周围脏器或重要结构会引起并发症,如肾囊肿压迫肾动脉或肾盂引起继发性高血压或肾积水; 肾表面的较大囊肿甚至有破裂的危险。这时就需根据需要进行治疗。传统方法为外科手术治疗。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超声介入治疗。超声引导下 肾囊肿穿刺抽液治疗,是在超声监测下选择最短、最安全的路径,用一根细针经过皮肤准确的刺入囊肿,将囊肿液体抽净,根据囊内液的性质再注入无水酒精,使囊肿硬化不再生长。它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感觉几乎等同于一次皮下注射,门诊治疗时间平均30分钟左右当天治疗当天回家,术后通常无吃药换药等处理。术后3到6个月B超观察治疗效果。我院已成功为39例肾囊肿患者作穿刺抽吸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龄22~67(平均46.3)岁,均经B超 确诊为肾囊肿。其中右侧肾囊肿8例,左侧5例;肾上极囊肿5例,肾下极3例;肾背侧囊肿5例,腹侧肾门周围囊肿4例(2例并发高血压),背侧肾门周围囊肿9例(2例并发肾积水,5例并发肾结石)。囊肿直径2.5~12.5cm,最大囊液量1500ml。 术前准备:(1)术前禁食6小时;(2)检查凝血时间;(3)对于手术有恐惧感患者,术前半小时肌注安定10mg。 穿刺方法:使用ACUSON 128PX10,穿刺探头,频率3.5MHz,附穿刺架,穿刺针为18~22G,长15~20cm的带芯不锈钢针。本组使用硬化剂为无水乙醇。肾囊肿多采用俯卧位或侧卧位,用自制的体表标志贴于囊肿相应的皮肤表面,超声扫查后定位及测量进针深度和角度。选择囊肿最清晰,距体表最近且能避开周围脏器作为进针点,做好标记后,以此为中心进行皮肤消毒,铺巾后,用消毒后的穿刺探头再次校正最佳穿刺进针点,穿刺点行常规皮肤消毒,铺洞巾,用2%盐酸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然后用20G的穿刺针穿刺,超声扫查见穿刺针位于囊肿内,大小选择不同型号的穿刺针后,在彩超监视下穿刺针头进入囊肿中心稍偏下部位,接下注射器或负压吸引器(婴儿吸痰器),尽量抽空囊肿内容物,取出针芯,接上塑料连接管,抽吸囊液,待囊液抽吸完时行超声扫描了解囊液抽吸情况,抽尽囊液,然后用无水乙醇(99.17%)反复冲洗,直到回抽液清亮为止。每次用量根据囊肿大小可为5-30ml不等,然后再留置5-30ml无水乙醇于囊腔内行超声扫查以了解囊肿消失及其周围情况。最后将穿刺针连同针芯一起拔出,局部压迫两分钟,观察一小时,注意血压、呼吸、脉搏及局部出血情况,如无特殊,可回家休息。 结果 治疗结果 非肾盂旁囊肿术后1、3个月行B超复查时,第1个月后39例中30例已完全闭合,余9例进行第2次治疗后,第3个月再复查,其中6例完全闭合,另外6例直径介于18~30mm之间,均小于原直径的1/2。此12例患者术前囊肿直径均大于80mm。而肾盂旁囊肿5[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61例老年患者术中连续监测ST段变化的临床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胸骨旁纵形小切口在前上纵隔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