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SA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体会 |
|
【摘要】 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是神经介入放射最基本的要求,它是颅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的基础。结合江津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65例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要点及并发症的观察、处理、护理措施,强调配合医师认真做好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血管源性神经系统改变,以及并发症观察的必要性等,可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 股动脉插管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仪 护理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仪(DSA)是一种新型的诊断治疗仪。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于其成像清晰、造影剂用量少,方便临床诊断和治疗。近10年来,这门新兴的学科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1]。江津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5年3月~2006年6月一共开展了全脑血管造影术65例,经过精心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5例,男41例,女24例,年龄30~71岁。DSA检查结果:脑血管畸形8例,脑动脉瘤5例,脑血管栓塞9例,脑血管狭窄28例,未发现异常15例。 1.2 方法 患者平卧,用2%利多卡因做局部麻醉,腹股沟区动脉搏动最明显区域,用穿刺针穿刺股动脉,插入血管鞘、导丝、导管,然后用6F或7F的造影管先后进入左右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在DSA监视下行全脑血管造影。 2 护理要点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术前患者由于对手术不了解,常表现为焦虑,甚至恐惧心理。对此,护士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检查的目的和必要性,并简要介绍造影的进程、注意事项、术中配合要点等,使其对手术有所了解,并列举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对手术过程的信心,以赢得患者的最佳配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1.2 术前准备 (1)术前安排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检,术前做好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血糖,心电图等检查。对有严重出血倾向以及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老年性动脉粥样硬化者禁止造影。(2)禁食:术前禁食12 h,禁水4 h。(3)备皮:备皮范围上至肚脐,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包括会阴部,切勿损伤皮肤,以防感染。(4)碘过敏试验:取造影剂1 ml缓慢注入静脉,观察15~20 min,若出现结膜充血、荨麻疹、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说明为阳性,应立即报告医生停止手术或改用其他造影剂。(5)向患者讲解造影时的体位,手术采取平卧位,造影时患者必须保持体位不动,否则会影响成像的清晰度。(6)练习床上大小便,女患者一般行导尿术。(7)为减少手术时间,提高造影质量,术前行憋气训练(每次憋气30 s)。(8)术前取下金属饰品、义齿等,以免影响X线检查。 2.2 术中配合 2.2.1 标记部位 协助患者平卧于检查台上,充分暴露穿刺、插管的部位,标记足背动脉、耳前动脉,以便术中、术后进行对照。 2.2.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在对侧肢体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出现特殊情况时及时处理,随时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血压、脉搏、肢体活动等情况,并做好记录。 2.3 术后护理 2.3.1 观察生命体征 24 h监护,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尿量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由于DSA是在全身肝素化的情况下进行,术后注意观察有无颅内出血的发生。如出现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深慢应警惕有颅内出血;如出现血尿、尿量减少,要警惕有无急性肾功能不全,一旦出现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相应处理。 2.3.2 基础护理 术后患者平卧,沙袋加压包扎穿刺点6~12 h,术肢制动12 h,绝对卧床休息24 h。对患者施以心理安慰,消除紧张心理,指导患者多饮水以利于造影剂的排除,术后4 h给予低盐、低脂肪易消化的不含高维生素K的饮食。 2.3.3 穿刺部位的出血情况 穿刺部位血肿是血管穿刺插管最常见的并发症[2]。出血量大时可引起压迫[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需求与探讨 下一个医学论文: 8例糖尿病足的综合防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