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小骨窗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
|
天复查头颅CT,脑室系统积血消失后拔除引流管。另外脑出血患者常出现消化道应激性溃疡,故使用激素是不利的,且由于HICH多为老年病人,各器官功能减退,使用激素后可降低机体免疫功能,极易出现肺部感染,因此多不主张使用激素,给予胃黏膜保护剂,同时早期留置胃管给予鼻饲饮食。HICH经手术后,脑水肿3~7 天为高峰期,2周~1个月才完全消失,故需应用脱水剂。脱水剂减量原则是逐渐减量,再行减少次数最后停止。血压的控制是术后是否再出血的关键因素,但如血压降的太低,又将影响脑血流量,加重脑损害,故术后用输液泵根据血压定量输入降压药使血压控制在140/90mmHg左右比较理想。 2 结果 本组46例病人均于术后24h内复查头颅CT,与术前相比,血肿清除率达80%以上者35例(76%),70~79%者8例(19%),有3例(5%)术后出现意识障碍加深,立即复查CT示血肿复发而再次手术。死亡3例,1例为死于肺部感染,1例为死于肾衰,还有1例二次手术后再出血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存活病人均得到随访,并于术后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ctivety of daly living,ADL)进行疗效评估:Ⅰ级为完全恢复日常生活7例(18%),Ⅱ级为日常生活能力大部分恢复l8例(41%),Ⅲ级为日常生活需要帮助才能完成者l0例(23%),Ⅳ级为意识清楚、基本卧床6例(13%),Ⅴ级为植物生存状态2例(5%)。 3 讨论 关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时机尚有争议。Suzuki提出超早期手术即24h内手术,Guidetti提出1~5天内手术,Pia提出晚期手术即1~2周内手术,而王忠诚神经外科学则指出:对发病后有手术适应证者,如能采用直视下清除血肿,并彻底止血,术后再出血几率将大为减少,应该提倡尽早手术,尽快打破恶性循环、减少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面临的主要危险:一是血肿形成占位效应直接破坏脑组织、血肿畸形膨胀引起脑疝和机械压迫;二是血肿形成占位效应造成血肿周边的脑组织缺血坏死[3,4]。另外,血肿在凝结和液化过程中产生多种有毒物质,可引起继发性脑损害。国内相关专着[5]研究证实高血压脑出血一般在6h内出血停止,6h后血肿周围发生水肿并逐渐加剧,血肿压迫时间越长,周围脑组织不可逆损伤越严重,致死、致残率越高。综上现代神经外科理论,如果超早期清除血肿,就可迅速解除脑组织压迫,使继发性脑水肿、脑缺氧大大减轻,从而有效地保护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同时,对于那些发病急骤,有可能短期内病情恶化、死亡的患者,超早期手术可挽救患者的生命。结合本组患者发病后6h以内手术者l6例(35%),7~24h者30例(65%)。患者出院时ADL评分结果较佳,佐证了早期手术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早期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可及时清除血肿降低颅压,从而降低患者的致死、致残率。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手术的方式清除血肿,缓解血肿形成的颅内高压、脑血流量下降以及脑组织缺血缺氧,同时还可以清除造成继发性脑损害的毒性物质,并制止和预防脑内出血部位破裂血管的活动性出血,彻底去除出血的病理因素,使患者安全、平稳的渡过危险期。目前,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式主要为: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血肿钻孔碎吸引流术及小骨窗减压显微血肿清除术。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术野暴露充分,止血彻底,减压充分,但由于创伤大、手术时间长,而脑出血多发生于高血压病患者的晚期,患者的心、脑、肾等脏器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创伤和麻醉时间的延长,易加重这些脏器的损害,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多。血肿钻孔碎吸引流术属于微创手术,适用于各部位的脑出血,特别是深部出血,如丘脑出血、脑实质出血伴脑室出血、进展缓慢的脑干出血等,但对基底节区较大量的出血不仅不能早期大部清除血肿,而且又不能确切止血,术后再出血率较高。同时由于没有颅骨减压窗,使许多患者不能安全渡过脑水肿关。小骨窗减压血肿清除术吸取了上述二种手术的优点。其技术要求如下:(1) 减压窗最大约4cm×6cm,下缘达颧弓上缘,接近中颅凹底,上缘接近颞上线(创伤小、减压效果满意);(2)直视下清除血肿,对脑组织干扰小、清除血肿彻底及止血满意。本组46例患者均采用小骨窗减压血肿清除术,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死亡的3例患者笔者认为与患者年龄大、术后并发症严重及发病至手术时间长等因素不无关系。 综上所述,早期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是一种确切有效的手术方法,其推广应用必将大大提高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静脉溶栓19例疗效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慢性肾衰患者合并结核的诊治体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