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慢引流血肿,避免减压过快引起颅压急剧下降导致硬膜剥离引发硬膜外血肿;(4)冲洗时不可强力加压,应不断调整导管在血肿腔内的位置,直至引流液较清亮止,以免残留富含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的碎屑导致术后再出血的危险;(5)避免气颅发生,可采用血肿前上部钻孔引流或者调整头位等方法;(6)术后保证引流通畅,可采用注入尿液酶3万单位+NS 5 ml,闭管2 h。一天1~2次溶解血凝块,通常溶解2~4次或改变头部体位,术后补晶体3 000~4 000 ml,促进脑组织复位,引流时间不超过5 d,残留少量血肿一月后复查头颅CT提示吸收;(7)引流量多时避免低颅压发生,可间断引流或平头颅平面引流。
【参考文献】
[1]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33-234.
[2]曹丹庆.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2004:1-146.
[3]王忠诚.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2):100-101.
仁和医学论文网专业提供代写代发医学论文服务,并提供大量论文资料,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