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常见证候证候要素及治法方药研究

、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气滞血瘀证。不太常见的有水气凌心证、阳虚水泛证、气血亏虚证、风痰阻络证等。在71例前瞻性病例中,证候分布情况略有差异,常见的证候有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心气亏虚证、痰瘀互结证、心脾两虚证等。

  经过初步分析,与本病相关的证候要素有24种。病位为心、脑、肾、肺、脾、肝、胃、胆、脉、下焦;病性为血瘀、气虚、痰浊、阳虚、阴虚、湿、水泛、气滞、热、血虚、饮停、气不固、寒。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病位类证候要素在回顾性和前瞻性病例中分布一致,从高到低依次为心、肾、肺、脾、肝。而病性类证候要素中,占回顾性病例前5位的依次是血瘀、气虚、痰浊、阳虚、阴虚;占前瞻性病例前5位的依次是气虚、阴虚、痰浊、血瘀、阳虚。这两部分病例从常见证候要素的总体分布来看也是一致的。

  严氏[4]认为心气虚衰、瘀阻血脉、水饮潴留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其中最基本的原因是心气虚和心阳虚。金氏[5]认为本病的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心之气、阴、阳之虚,标实主要是血瘀、痰饮和水湿为患。这些研究都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也说明了本研究结果基本反映了本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此外,本文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治法和中药应用两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补气、活血、化瘀、通络、温阳、补脾、补肾、养阴、化痰是临床上常用的治法,常用中药有甘草、茯苓、黄芪、白术、白芍、半夏、当归、桂枝、丹参、附子、党参、柴胡、大枣、陈皮、川芎、杏仁、麦冬、葶苈子等。近年来对中药药理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许多中药不仅可以改善心衰所引起的心悸心慌、失眠、盗汗自汗等症状,还可改善由于心衰引起的咳嗽气喘、下肢水肿等各种症状,而且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如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能减轻由于缺血引起的心肌细胞、心肌组织和红细胞内的钙积聚,并能保护细胞膜钙泵功能[6]。

  鉴于本病的基本病机以阳虚、气虚、阴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标,在用药上则可根据不同证型,循其适当的治法合理用药。希望本研究结果能对临床中医药诊治充血性心力衰竭提供一定依据。

  【参考文献】

  [1]邓铁涛.中医诊断学(修订版)[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94.

  [2]姚乃礼.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

  [3]何建成,王文武,丁宏娟,等.心力衰竭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的现代文献研究[J].中医药通报,2008,7(1):58.

  [4]严萍,黄飞翔,林求诚,等. 脑钠素与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5):380.

  [5]金玲.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75 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8,27(11): 764.

  [6]顾娟红,沈惟堂,李自善,等.黄芪对缺血大鼠心肌钙及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7,24 (4):270.

仁和医学论文网专业提供代写代发医学论文服务,并提供大量论文资料,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上一页  [1] [2] [3] [4]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运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大鼠缺氧缺血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脂水平分析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氯沙坦干预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 慢性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室性心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18例误诊分析
    细胞生长肽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抗心瓣膜蛋白抗体在风湿性心瓣膜炎中的
    内皮素和一氧化氮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
    神经生长因子减轻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
    左旋硝基精氨酸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
    孕妇B族溶血性链球菌带菌与母婴预后的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