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对这一技术的初步临床应用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3]。老年OVCF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引起疼痛,从而降低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正常的脊柱生理弯曲保持脊柱在矢状面的平衡,而脊柱后凸畸形导致站立位时躯干上半部重力力臂变长和病变椎体应力加大,椎体可进一步塌陷和后凸畸形进行性加重,邻近椎体1年内再发生椎体骨折的危险性增加5~25倍[11]。重度OVCF患者的骨质疏松程度、疼痛程度及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均较轻微者严重,如不恢复其椎体高度及生理曲度,出现其他部位骨折的几率会更高,对合并椎管受侵占者,如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治疗,随着椎体塌陷和后凸畸形的加重可能会使脊髓受压更加严重从而出现神经症状。因此,合并椎管受侵占的重度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更加必要。但对于重度压缩骨折和合并有椎体后壁破裂的压缩骨折很多学者将其列为行椎体成形和后凸成形术的禁忌证或相对禁忌证,主要原因为穿刺困难和骨水泥向椎管的渗漏[4-8]。穿刺前有效的体位复位解决了穿刺困难这一棘手问题。毛克亚等[12]术中依靠重力过伸复位的方法达到骨折部分复位和矫正后凸畸形的目的。但由于老年人韧带的弹性较差,再加上骨折压缩严重,如果仅仅行体位复位后的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虽然也能起到理想的止痛作用,但仍会遗留比较明显的后凸畸形,将球囊置入进一步复位还是有必要的。本研究结果与顾晓晖等[13]的结果是一致的,体位复位前后比较以及球囊复位前后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合并椎体后壁破裂的重度椎体压缩骨折,因有骨折缝隙的存在如果进行体位复位后的PVP治疗,引起骨水泥渗漏至椎管的可能性较大,而球囊的适当扩张可以将骨折缝隙压实闭合,骨水泥的低压灌注也会减少骨水泥的弥散,从而降低骨水泥向椎管的渗漏。因此,合并椎体后壁破裂的老年重度OVCF于体位复位后行PKP治疗比行PVP治疗更为必要。
3.2 椎管受侵占的老年重度OVCF行PKP的注意事项
3.2.1 术前准备:术前一定要治疗内科疾病,增强对俯卧位和手术操作的耐受性,在进行俯卧位训练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循序渐进,而且在训练和复位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情况,复位高度只要能够满足穿刺需要即可。告知患者术中有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对于高龄、反应差的患者还要告知其术中医生有可能问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回答,为尽快完成手术和及时发现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3.2.2 术中注意事项:常规OVCF行PKP穿刺点为右侧椎弓根10点钟方向、左侧椎弓根2点钟方向,穿刺深度为距椎体后缘2~3 mm。作者所采用的穿刺点并非为椎弓根的外上方,而是根据穿刺前透视所显示的复位后椎体的具体情况,导针的理想位置为椎体上、下缘中点的连线,在将穿刺针套管更换为钝性分离器和工作套管时一定要注意导针不要穿破椎体前缘,因为对于压缩非常严重的椎体在得到部分复位以后椎体内已经成为空腔,导针很容易穿透椎体前缘而增加损伤大血管的机会。对于椎体后壁破裂者行PKP置入球囊时要比椎体后壁未破裂者靠前,一般掌握在距椎体后缘3~4 mm,尽量避免球囊扩张引起椎管狭窄进一步加重,从而产生脊髓损伤。球囊扩张时要注意椎体的复位情况,球囊距椎体上、下缘及前、后缘情况,球囊的压力、注入显影剂的量和患者的反应情况,以免胀破皮质和终板以及骨块移动压迫脊髓引起神经症状。注入骨水泥时一定要透视观察骨水泥的分布情况,当骨水泥的量达到球囊扩张体积时更要高度注意,向后方到达球囊扩张的边缘时就要停止注射,以免渗入椎管内。其次就是要注意骨水泥向静脉的渗入,当发现时要果断停止注射。边推注边回撤骨水泥填充器以减低空腔内的压力和推注的阻力,尽最大可能达到骨水泥的低压灌注,一般将填充器回撤到工作套管边缘,推注的骨水泥达到满意后,将填充器及推注杆保持于原位不动,以免骨水泥沿椎弓根和工作套管流出,在旋转骨水泥填充器感到骨水泥断裂时,将其和工作套管取出,以避免将骨水泥带至椎弓根和肌肉等软组织内[14]。
3.2.3 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受伤时间与手术效果的关系: 有明确外伤史者,一般于受伤后给予保守治疗,疼痛缓解不理想者于受伤后10~14 d骨折缝隙纤维连结后行PKP 治疗,可以降低椎管内渗漏率和向椎体前方渗漏,此时骨折椎体内静脉已闭合,出血已停止,可以降低静脉栓塞的几率。对于无明确外伤史者,可根据核磁共振所显示的信号大概确定受伤时间。一般受伤时间较短者,核磁共振T1加权像显示低信号、T2加权像和脂肪抑制像显示高信号或在MRI三系列中均显示为高低混杂的等信号时复位及止痛效果均较好。
【参考文献】
1 Bouza C,Lopez T,Magro A,et al.Efficacy and saf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