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xibustion; knee;osteoarthritis;TCM therapy
膝骨性关节炎是以软骨退行性病变和继发骨质增生为主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病,临床上以慢性膝关节疼痛、僵硬、肿大伴有膝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和比较难治的一种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目前尚无一种临床效果令人满意的诊疗方案。自2007年11月~2009年12月,采用补肾活血方联合热敏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40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07年11月~2009年12月在贵州省盘县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就诊,确诊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1例,根据PEMS 3.1软件产生的随机数字,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54个膝关节;41~50岁6例,51~60岁17例,61~70岁17例;膝关节功能分级:Ⅰ级13例16个关节,Ⅱ级15例20个关节,Ⅲ级8例13个关节,Ⅳ级3例5个关节;病程9~43个月,平均(23.9±12.8)个月。对照组41例,其中男15例,女26例;56个膝关节;41~50岁8例,51~60岁16例,61~70岁17例;膝关节功能分级:Ⅰ级12例15个关节,Ⅱ级15例19个关节,Ⅲ级9例15个关节,Ⅳ级5l例7个关节,病程8~45个月,平均(24.8±16.5)个月。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患病膝关节数、膝关节功能分级、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参照1986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推荐的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诊断标准:①1个月内大多数时间膝痛;②X线显示关节边缘骨赘;③年龄≥40岁;④晨僵≤30分钟;⑤关节活动时弹响。凡具备①②或①③④⑤即可诊断为膝骨性关节炎。(2)中医辨证:肝肾亏虚,血脉不利证,面色无华,精神萎靡,神疲气短,腰膝酸软,手足不温,小便清长,耳鸣耳聋,目眩,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3.入选和排除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在40~70岁之间,同意治疗过程中放弃其他治疗,自愿接受本方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良好者入选。排除标准:合并有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影响到关节者,如代谢性骨病、膝关节急性创伤、感染及局部皮肤破溃者;肿痛严重,需结合关节腔抽液者;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4.治疗方法
(1)治疗组:采用补肾活血中药内服联合热敏灸治疗。①处方: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淫羊藿各30 g,巴戟天、肉苁蓉、牛膝各15 g,当归、泽兰、土鳖虫、地龙、虎杖各10 g,红花、蜂房各6 g等味中药组成煎剂,每天2次,早晚分服;②热敏灸治疗[1]:确定热敏点,局部选取患者膝关节附近的经穴、痛点和压痛点、皮下硬结、条索状物等反应物部位,点燃2根艾条,在上述部位为中心、3 cm为半径的范围内,距离皮肤3~5 cm左右施行回旋灸和雀啄灸。嘱患者情绪放松、呼吸和缓、意守施灸点,当患者感受到艾热发生透热、扩散、传热、局部不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深部热,或其他非热感觉,如施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肿、压、重、痛、麻、冷等感觉时,此点即为热敏点。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有的热敏点被探查出,选择2~4个最敏感点予以灸疗。艾灸在热敏点先施以回旋灸,继之雀啄灸加强灸量,激发经气,再以温和灸温通经络。医者需以手感受掌握患者皮肤温度(以患者感温热但无灼痛为度),随时弹去艾灰,防止烧伤皮肤及烧坏衣物。每热敏点施灸不少于15分钟,每日1次。
(2)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胶囊(国药准字J20030098,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每次200 mg,口服,每天2次。
(3)两组病例治疗均以7 d 为1疗程,共治疗12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与本病有关的治疗药物或疗法,禁用辛辣寒凉之品;两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至2010年1月15日止。
5.观察指标 ①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症状总积分)积分: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12周跛行、支撑、交锁、站立不稳、疼痛、肿胀、上下楼梯、下蹲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②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2]: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12周进行评定;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皮肤反应,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血、尿、便常规情况。
6.疗效评定标准 ①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采用治疗前后功能评分总积分之差判定。分为显效、有效、进步、无效4级评定疗效。显效:总积分差值≥30分;有效:总积分差值介于11~29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