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roscopic procedure for inguinal hernia repair.
【Key words】 Hernia, inguinal;Laparoscopy;Herniorrhaphy
目前,常用的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LIHR)主要方法包括腹腔内置网腹股沟疝修补术(intraperitoneal mesh,IPOM)、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prosthetic,TAPP)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prosthetic,TEP)。TEP不进入腹腔,具有腹腔干扰少,手术费用低的优点 , 逐渐成为LIHR的首选术式[1] 。 本文总结我们2006年10月至2008 年5月施行的125例(145例次)TEP的手术经验,就手术相关解剖、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手术的方法及手术的优势进行讨论。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2006年10月至2008 年5月我们为成人腹股沟疝135例施行TEP治疗,其中成功完成125例(共145侧),中转TAPP 10例。登记患者年龄、性别及术中分型,记录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恢复日常活动天数,使用镇痛剂情况以及术后各种并发症情况。其中男114例,女11例。年龄18~91岁,平均53岁。直疝25例次,斜疝111例次,复合疝9例次;单侧疝105例,双侧疝20例;其中复发疝11例,滑疝2例;随访3~20个月109例,占全部病例的87.2 %。术后复发1例,为术后2个月复发,本病例为早期手术病例。疝修补术中同期行切口疝修补2例,阑尾切除2例,单侧甲状腺切除1例。
二、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术前留置导尿,患者头低脚高20°~30°体位,术者站对侧,助手站在患者头侧。脐下缘作12 mm弧形切口至腹直肌前鞘,偏患侧切开前鞘,钝性分离腹直肌至后鞘,用食指于腹直肌与后鞘的间隙向患侧做扇形钝性分离,尽量扩大分离间隙,手指引导下于脐与耻骨联合连线的中上1/3处置入第一支5 mm Troca,脐切口置入10 mm观察Trocar,接气腹机充气,维持压力在12 mmHg(1mmHg=0.133 kPa)左右,用腹腔镜镜头直视下缓缓地钝性分离扩大间隙,越过半环线后进入腹膜前间隙,扩大分离间隙至耻骨联合,在腹腔镜引导下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的中下1/3处置入另一支5 mm Trocar。用两把分离钳配合完成全部间隙分离,建立手术空间。分离时应注意辨认腹壁下动脉,分离间隙在该动脉深面,扩大分离从向耻骨联合的方向至髂棘水平,显露精索及疝囊,斜疝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而直疝位于内侧,将疝囊完全剥离还纳,如果疝囊巨大,则将其与精索分离,保护精索动静脉及输精管,于最远端电刀切断疝囊,远端则旷置不予结扎,还纳或切断疝囊后可见内环和疝缺损,继续向下分离可见精索动静脉、输精管同分离腹膜缘呈“三角形”结构及该结构内髂血管,我们通常把该三角称之为“死亡三角”,避免三角内任何钉合。选择(8~12)cm×(12~15)cm 聚丙烯补片覆盖全部耻骨肌孔,不必在补片上做精索剪孔而将补片完全覆盖在精索与髂血管上。补片内侧要求越过耻骨结节。上缘越过弓状缘3~4 cm,外侧距髂前上棘2~3 cm。下缘超过Cooper韧带下方2~4 cm,检查补片放置平整,探查所有的穿刺孔及分离的区域并明确无活动性出血后,将分离下的疝囊放在补片表面,以避免疝囊误滑入补片前方放气后将补片抬起造成复发,直视下缓慢解除气腹,使腹膜将补片贴紧固定。双侧疝的患者,在完成一侧手术后,手术人员转向另一侧,同法完成另一侧手术。
结 果
全部病例中10例中转TAPP病例中有8例发生在前30例,占全部中转病例的80 %,而以后的95例中仅2例(20 %)中转TAPP。125例患者进行145例次TEP手术,手术时间30~182 min(平均单侧48 min,双侧106 min)。术后使用镇痛剂4例,住院时间2~8 d,平均3±1.2 d。主要并发症为阴囊血清肿或血肿l0例(6.89 %),其中9例发生在前30例,局部3~5次穿刺抽吸后治愈;术后尿潴留11例;术后腹股沟区疼痛4例;术中膀胱损伤1例,腹腔镜下修补,保留尿管1周治愈。腹壁下血管损伤术后出血1例,非手术治疗后好转。无肠管损伤病例。随访3~20个月,术后复发1例,为早期手术病例。
讨 论
一、手术的解剖
TEP于1992年由美国的McKe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