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生长抑素;β内啡肽;亮脑啡肽;卵泡发育不良;排卵障碍;不孕
生长抑素(SS)、β内啡肽(βEP)、亮脑啡肽(LEK)主要存在于下丘脑系统,对下丘脑及垂体激素起着重要调节作用。生殖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孕妇女表现出烦恼、忧伤、焦虑、压抑、心理压力大,这些因素均可能使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受到影响,进而使排卵、输卵管运输及妊娠的维持发生异常而产生不孕。笔者用低剂量纳洛酮治疗卵泡发育不良患者,通过检测治疗前后SS、βEP和LEK浓度的变化,观察不孕症患者的内分泌情况及治疗结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及分组
不孕妇女75例为不孕组,另选择21例自愿接受排卵监测的正常妇女为正常组。不孕组75例又分为2组:通过排卵监测确认为卵泡发育不良的8例为排卵障碍组,年龄23~38岁;通过监测排卵确认为排卵正常者37例为无排卵障碍组,年龄22~38岁。
1.2 排卵监测方法
(1)经腹B超检查,观察卵泡发育情况;(2)连续测定至少3个月经周期基础体温;(3)宫颈黏液检查;(4)尿液试纸测排卵。
1.3 治疗方法
排卵障碍者给予盐酸纳洛酮片0.2 mg/次,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1次/d,共10 d,共治疗3~5个月经周期。
1.4 血液检测方法
在监测到有排卵的月经周期的卵泡中期、排卵期、黄体中期,抽取晨起空腹肘静脉血3 ml,注入内含1%30 μl、1500 U抑肽酶的抗凝管,35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浆-20℃保存,作放射免疫测定。SS、βEP和LEK均由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生理教研室提供。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SPSS 10.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正常组与无排卵障碍组在卵泡中期、排卵期、黄体中期血浆中SS、βEP和LEK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排卵期与卵泡中期、黄体中期比较SS、βEP和LEK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3。表1 3组血浆中SS浓度(略)注:与同组卵泡中期和黄体中期比较aP<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bP<0.01表2 3组血浆中βEP浓度(略)注:与同组卵泡中期和黄体中期比较aP<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bP<0.01 表3 3组血浆中LEK浓度(略)注:与同组卵泡中期和黄体中期比较aP<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bP<0.01
排卵障碍组卵泡中期、排卵期、黄体中期(对应月经周期的前、中、后期)血浆中SS、βEP和LEK均高于正常组与无排卵障碍组(P<0.01),见表1~3。经过治疗至有排卵后,血浆中SS、βEP和LEK显著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研究发现,不孕引发的烦恼、忧伤、焦虑、压抑等心理压力可能影响阿片系统,进而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影响排卵[1]。βEP、LEK具有鸦片肽特征,存在于垂体及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内,它们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具有密切联系,正常女性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鸦片肽,共同调节垂体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促黄体激素(luteotropic hormone,LH)分泌,FSH和LH作用于卵巢,使卵泡发育,卵巢分泌雌二醇(E2)、孕酮(P),反馈性调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FSH和LH分泌,出现排卵,形成月经周期[2]。
卵泡发育不良者可能因多种因素影响大脑皮层,使下丘脑性调节中枢出现紊乱,不能出现LH、FSH周期性变化,出现卵泡发育不良。本研究发现,此类患者血浆中SS、βEP和LEK浓度均高于正常女性,从而抑制垂体释放LH、FSH,使卵泡发育不良,不出现排卵。纳洛酮治疗后血浆中SS、βEP和LEK水平均显著下降并出现排卵,提示纳洛酮有抑制βEP和LEK释放的作用,对卵泡发育不良有治疗作用,但是具体作用机制和合理治疗剂量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SS广泛存在于机体各系统器官中,血浆中SS主要来源于下丘脑。SS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垂体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的分泌,SS和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owth hor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