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6例切除了大网膜)。另外7例术后经石蜡切片确诊。这7例患者均因术前误诊为子宫肌瘤或子宫肌腺症于本院或外院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次全切术,术中未送冰冻检查,有5例再次在我院行子宫双附件切除或残留宫颈切除术,并辅助放疗或化疗。另外2例仅行放化疗。
1.4 术后辅助治疗:有23例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有5例接受了放化疗,9例单纯行手术治疗。化疗方案为FCA方案(5氟脲嘧啶、环磷酰胺、阿霉素)或CAP方案(环磷酰胺、顺铂、阿霉素)。3-8个疗程。
1.5 随访情况:通过门诊、信访、电话等方式对病人进行随访。37例随访时间最短为7月-14年。
1.6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子宫肉瘤以阴道流血(56.8%)和腹部包块(35.1%)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表现为阴道脱出组织(2/37)和腹痛(1/37)。腹部B超和CT对子宫肉瘤的检出率分别是10.8%和25%,而术前子宫内膜诊刮送病检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的确诊率分别是51.4%和29.7%。
2.2 病理类型及分期:37例中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平滑肌肉瘤(LMS) 15例(40.5%),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 18例(48.7%),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MMMT) 4例(10.8%)。其中临床分期为Ⅰ期25例(67.6%),Ⅱ期5例(13.5%),Ⅲ期5例(13.5%),Ⅳ期2例(5.4%)。
2.3 影响预后的因素:见表1。子宫肉瘤患者2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7.6%和45.9%。年龄和临床分期与生存率有关(P<0.05)。表1 影响子宫肉瘤患者预后因素
3 讨论
3.1 临床诊断:阴道异常流血和B超提示宫腔占位的患者行诊刮术送病检对术前确诊有一定意义。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迅速增大、下腹痛的病例,要考虑到子宫肉瘤的可能。术中应常规切除肿物后立即剖视标本,如肿瘤呈弥漫性生长,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应警惕肉瘤可能,尤其是发现色灰黄或红黄相间均质性鱼肉状糟脆结构时,术前尽可能作冰冻病理检查,以便术中及时发现,决定手术范围。本组确诊率为51.4%。诊刮对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有较高的术前确诊率 (72. 2%),但对子宫平滑肌肉瘤的确诊率低(26.7%),这可能与子宫平滑肌肉瘤病变通常在肿瘤的中心,诊刮时很难取到病变组织有关 [1]。本组资料7例误诊行二次手术或放化疗。
3.2 预后:年龄是影响子宫肉瘤预后的重要因素。龙艳[2]也认为年龄越大,预后越差。Albrektsen G等[3]研究发现未生育的妇女更易患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且预后差。但是否生育过尚不能作为影响子宫平滑肌肉瘤或癌肉瘤预后的独立因素。本组资料因病例数少,有待于大样本进一步总结。
T. Sato [4-5] 等学者也把临床或手术病理分期作为重要的预后因素,认为1期和2期患者较晚期患者有较高的5年生存率。
子宫肉瘤以子宫双附件切除术为主,术后辅以放疗、化疗及激素治疗的综合治疗。早期患者是否需要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尚存争议[6]。本组结果显示术后辅助放疗或放化疗对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效果有限。其原因可能是本组资料辅助放疗或放化疗的大部分病例为晚期患者,而后者是影响子宫肉瘤预后的重要因素。
子宫肉瘤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应力争术前或术中确诊,规范手术,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以减少复发和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廖秦平,王建六,韩劲松,等.子宫肉瘤106例临床及病理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1, 36 (2): 104-107.
[2] 龙艳.44例子宫肉瘤诊治的临床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7):974-976.
[3] Albrektsen G, Heuch I, Wik E, et al.Prognostic impact of parity in 493 uterine sarcoma patients[J]. Int J Gynecol Cancer,2009 Aug;19(6):1062-1067.
[4] T. Sato, H. Maeda, A. Suzuki, et al.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 with Smooth Muscle and Glandular Differentiation o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