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9例急腹症患者行腹腔镜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 119例均获得确诊,102例(85.71%)在腹腔镜下完成诊断与治疗,17例(14.29%)中转开腹手术。无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技术在急腹症诊治中具有安全、可靠、微创的特点,尤其在鉴别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关键词】 急腹症 腹腔镜 微创外科手术
急腹症是外科、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很多患者术前确诊困难。因腹膜炎而进行开腹探查手术,阴性率可高达22%[1]。而腹腔镜手术不仅可对腹部病变及时作出诊断与治疗,且可避免不必要的开腹手术。现将我院近五年来应用腹腔镜技术诊治急腹症119例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9例中,男48例,女71例。年龄15~62岁,平均42.3岁。均有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体征。术前均行实验室、X线、B超等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10.0×109/L共103例。B超发现腹盆腔液性暗区56例,X线检查发现膈下游离气体17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在脐周(上、下、左、右均可)做一约10mm切口,作为观察孔,常规建立CO2气腹,气腹压维持在1.7~2kPa,经观察孔置入腹腔镜进行探查,根据病变性质另做2~3孔作为手术操作孔。首先明确诊断,依据诊断结果确定是否手术及手术方式,镜下不能完成手术时及时中转开腹手术。
2 结果
本组119例全部术中明确诊断,其中急性胆囊炎32例,急性阑尾炎49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6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梅克尔憩室合并穿孔2例,腹部闭合性损伤8例(肝破裂2例、脾破裂3例、小肠破裂2例、膀胱破裂1例),原发性腹膜炎1例,妇科疾病9例(黄体破裂出血1例,急性盆腔炎3例,卵巢囊肿蒂扭转1例,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1例,异位妊娠3例)。102例在腹腔镜下治疗,分别行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胃肠穿孔及膀胱破裂修补术、附件切除术、输卵管开窗术及腹盆腔冲冼术等,其余17例患者病情复杂,难以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及时中转开腹。本组手术时间30~140min,平均85min;术中出血量10~320ml,平均43ml;住院3~9天 ,平均6天。119例均痊愈出院,无死亡和术后并发症。
3 讨论
急腹症是外科、妇科病人常见的就诊原因,是一种需要早期诊断和紧急处理的腹部疾病。临床上以往通过病史、症状、体征及常规医技检查来进行诊断,大部分病人确诊常需要通过剖腹探查,但在临床诊断为腹膜炎时所进行的剖腹探查,阴性率仍可高达22%,阴性开腹给病人增加创伤和痛苦,而盲目观察、保守治疗又可能延误某些疾病的最佳手术时间,增加并发症及病死率。随着腹腔镜外科时代的到来,使腹部外科医师的手中又增加了一件有重要作用的诊断、治疗工具。
腹腔镜技术在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逐步提高[2],一些用现有的影像学检查和化验检查不能明确或难以鉴别的急腹症患者,大都可以用腹腔镜检查来确诊,CT、B超等检查均是间接的影像,而腹腔镜能直接观察到腹腔的病变,甚至是其他影像学检查所遗漏的小病变都能发现,因此有时它可取代一些检查,避免患者在危急中辗转各个科室做多项检查,在第一时间内作出明确的诊断,得以及时治疗。本组119例病人在腹腔镜下得到100%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腹腔镜技术应用的优势不仅体现在诊断方面,而且在治疗上也有很好的优势[3]。腹腔镜下手术,视野开阔,图像放大,使解剖更清楚,操作更精细,减少出血及对周围组织器官不必要的损伤;由于没有纱布对腹内脏器的磨损,没有水分的挥发,没有手术室尘埃和滑石粉等异物的散落,所以它对脏器的干扰大为减轻,术后脏器功能性麻痹期大大缩短;另手术切口小且美观,术后伤口疼痛轻可尽早下床活动,有利于促进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
由于腹腔镜探查只能看到脏器的表面,无法对深层结构进行诊断,尤其对腹膜后脏器难以确诊,因此它目前仍不能完全代替CT、B超、MRI等诊断技术。另外腹腔镜手术是用操作器械间接的接触组织,没有手术者的手感及手的灵活性,因此对一些手术复杂的病例,要果断地中转开腹手术,减少手术并发症。总的来看,腹腔镜技术在大多数急腹症中可达到诊治同步,具有安全,疗效可靠、微创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斌,林奎生,李敬业,等.腹腔镜手术技术在外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2006,2(1):90-92.
[2] 丁建中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