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 |
|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84例高血压脑出血尽早行血肿穿刺引流和(或)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后用尿激酶溶血引流治疗。结果 再出血4例(4.8%),恢复良好41例(48.8%),致残30例(35.7%),死亡9例(10.7%)。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尽早使用此法治疗,能明显降低病死率及病残率。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手术治疗 流 激酶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传统的内外科治疗病死率、致残率高,行微创手术治疗能明显降低病死率及病残率。本院自2001年1月~2008年3月应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4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4例中男52例,女32例,年龄49~72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均经CT确诊,血肿位于基底节区者51例,丘脑者18例,大脑半球15例,伴破入一侧脑室者45例,两侧脑室者23例,其中第Ⅲ、Ⅳ脑室铸型者14例,出血量最大者76ml,最少者35ml,平均43ml,发病至手术时间最短者2h,最长者2天。 1.2 手术方法 (1)血肿穿刺引流术,采用简易三维立体定向术,选择CT图像上血肿量最大的层面,以血肿外层离颅骨内板最近处为钻颅部位,持电钻钻穿颅骨,将脑穿针置入血肿腔内,拔出针芯,用5ml注射器抽吸出部分碎小血凝块,证明穿刺针在血肿内,拔出脑穿针,沿原路将引流管置入血肿腔,继续抽吸血肿。抽吸动作强调缓慢、间断、无阻力化、只排血、不损伤正常脑组织,首次清除血肿量并非越多越好,更不要求全部彻底清除血肿,尤其对发病时间短和小血肿的患者更要注意,以免造成继发性出血或损伤脑组织[1]。抽吸血肿后注入3~4ml生理盐水避免抽吸血肿后压力下降太快而引起再出血。术后夹闭引流管1h后再开放。若血肿太硬抽吸不出,不要强硬抽吸,予注入尿激酶溶解即可。(2)脑室穿刺引流术方法,取眉弓上8~9cm、中线旁开2~2.5cm为穿刺点,在电钻钻穿颅骨,刺破硬脑膜后,取穿刺针,外套带侧孔硅胶管,于穿刺点向两外耳道假象连线进针4~6cm,拔出穿刺针,即见血性脑脊液流出,接引流袋。特别注意:所有操作都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不然有引起颅内感染的危险。 2 结果 术后1~3天内复查CT,血肿清除率30%~50% 46例(54.7%),>50%34例(40.5%),再出血4例(4.8%)。以患者3个月以上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lily living,ADL)分为5级,ADLI:完全恢复日常生活;ADL2:部分恢复日常生活或可独立进行家庭生活;ADL3:家庭生活需人帮助,拄杖可行走;ADL4:卧床不起,但保持意识;ADL5:植物生存状态。ADL1 15例,ADL2 26例,ADL3 24例.ADL4 6例,ADL5 4例,死亡9例。 3 讨论 3.1 微创手术的优点 高血压脑出血好发于中老年人,多年老体弱,传统的内外科治疗病死率、致残率高,住院时间长。微创手术治疗简单易学,操作简便,脑损伤轻微,手术时间短,很快达到降低颅内压、解除血肿压迫、改善脑脊液循环、减轻脑血管痉挛的目的。有报道,非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死率在40%~70%,近10余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治疗的普及,疗效不断提高,死亡率明显降低至3%~33%,而且高龄、体弱、病重患者也易于耐受微创手术。 3.2 手术适应证 (1)脑叶出血≥30ml;(2)基底节区出血≥30ml;(3)丘脑出血≥10ml;(4)小脑出血≥10ml;(5)脑室内出血,引起阻塞性脑积水、铸型性脑室积血者;(6)颅内血肿出血量虽然未达到手术指征的容量,但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者[2]。 3.3 手术时机的选择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何时行微创手术治疗为最佳时机还有争论。目前主张最好在发病6~8h后尽早进行,如患者条件允许可重新复查,了解颅内血肿进展情况再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但对发病6h内出现深昏迷或脑疝患者,应立[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糖尿病食品交换份法饮食软件临床的应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用于经皮肾镜碎石术的临床观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