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院精神病病人配偶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 |
|
72±0.61 4.50 <0.001 人际关系 1.95±0.55 1.54±0.46 3.38 <0.001 忧郁 2.66±0.61 1.70±0.55 6.70 <0.001 焦虑 2.47±0.40 1.62±0.53 6.94 <0.001 敌对性 2.03±0.46 1.43±0.37 5.31 <0.001 恐怖 1.47±0.47 1.30±0.44 1.57 >0.05 偏执 1.80±0.67 1.41±0.52 2.54 >0.05 精神病性症状 1.61±0.43 1.43±0.49 1.57 >0.05 其它 2.44±0.56 1.56±0.47 6.91 <0.001
精神疾病是一类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治疗效果,不仅与病人的病情、治疗方法有关,还与社会支持系统,尤其是配偶的态度、对病人的照顾程度等诸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社会支持系统完善,家庭环境温馨,配偶对病人耐心及无微不至的关怀等,病人的预后就好,复发率低。在精神病病人发病期间其配偶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病人能否安心住院及接受治疗。精神病病人亲属的心理负担过重,可使其神经免疫功能降低而易患躯体疾病。因此全社会在关心精神病人的同时,也应关心其配偶的心身健康。
4 对策
精神病病人的家属与病人关系越密切,对病人的病情越关心,尤其是配偶[2],越想了解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常向医护人员提出问题,而此时病人家属心理负担较重,对外界事物以及言语刺激的承受能力降低,因此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其影响都很大,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言语要亲切,用词要慎重,态度要稳妥,耐心解释家属担心和烦恼的问题,从而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 病人入院时,护理人员一方面要迅速熟练、有条不紊地对病人进行生活护理,使家属产生安全感;另一方面要运用护理知识及经验,安慰病人的配偶,面对现实,沉着应对,努力配合治疗和护理,正确对待病人精神异常,理解病人的精神痛苦。对女性配偶,护理人员更应宽容、理解其各种心理表现,予以同情,进行有效的合理引导,以助于疏泄紧张、害怕、焦虑的心理。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配偶,应用通俗易懂的言语讲解与病人病情有关的知识,让其了解病人住院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是身、心、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在治疗病人疾病的同时,不能忽视其配偶的心理状态对病人的影响,因此应适当调整病人配偶的心理状态,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7~27 2 赵宏宇.精神紧张症治疗中患者-亲属-医务人员的治疗关系[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1,10(1):21
作者简介:李传平,女,1963年出生,山东省济宁人,1996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大专,护士长,护师。 李传平(山东省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 272151)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有关颅脑损伤病人护理诊断临床应用探讨 下一个医学论文: 护理质量查房在整体护理中的实施与作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