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响 |
|
进行现身说法,以消除此类病人的疑虑,并使其知道使用胰岛素是必须的,并告诫他们如何识别和应付可能出现的低血糖。 1.3.2 心理护理:首先使家属了解病人确实存在焦虑心理,尤其是经济状况不佳、文化层次较低的病人,应使其明白DM是可控制的。同时在药物的应用上尽量使用疗效好又廉价的药物,其它检查和住院费用也应尽量减少。对病人提出的疑问及时给予解答,最好让医生参与或在场,使病人充分相信和理解。 1.3.3 感觉护理:对焦虑病人进行音乐治疗[2]。动员病人餐后到活动室听音乐,每次30 min,每日2次,或者观看一些内容活泼的电视连续剧。这些感官刺激作用于大脑右半球,致垂体释放内啡肽等中枢神经递质,产生欣快感。同时,儿茶酚胺水平下降,可使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达到缓解部分躯体症状的目的。 1.3.4 其它:引导和鼓励病人餐后进行适当的肌肉放松运动,尤其是周身或局部不适的病人,如先收缩后逐渐放松,从上到下或从不适部位的最远端开始,也可让病人在健身器材上进行运动,以踏板车、摇摆器为最适合。活动时,护士可指导病人做有规律的深呼吸练习,但活动量不宜过大。此项活动不仅可改善病人焦虑状态,而且可有效控制血糖。也可与病人进行有目的的谈心和治疗性接触,或让病人想象一些愉快的画面,病房摆设一些颜色明朗或有香味的鲜花等。 1.3.5 药物干预:对于存在严重焦虑的病人,如有坐立不安、易怒、容易疲劳和难以入睡者可给予药物治疗。Buch(1993)发现药物治疗可迅速地改善症状,而且短期使用苯二氮类药物不必担心撤退依赖。我们将苯二氮类药物用于急性焦虑病人,尤其是夜间睡眠欠佳的病人,睡前给予安定和氯氮平对症状改善确实有效。因此,苯二氮类药物应为首选药物。但也可选择血清素回收抑制剂(setected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er,SSRI),如赛洛特(paroxetine)。
2 结果
2.1 糖尿病病人治疗前SDS、SAS评分见表1
表1 DM病人护理干预前SDS、SAS评分结果
分
SDS SAS 糖尿病病人 52±10 48±8 国内常模 42±11 37±13 P值 <0.01 <0.01
2.2 护理干预前后SDS、SAS评分见表2
表2 DM病人护理干预前后SDS、SAS评分比较
分
SDS SAS 干预前 52±10 48±8 干预后 45±9 40±6 t值 5.89 9.05 P值 <0.01 <0.01
3 讨论
目前尚无特殊有效方法根治糖尿病,而且随着病程延长,逐渐出现不可逆转的心、脑、肾、神经等器官的并发症,可致死致残。所以一旦患有DM,病人即有恐惧心理,特别是第一次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住院病人,更担心疾病的严重性和慢长性。再者因经济原因,总希望能迅速将血糖控制或自行减药停药。此外对使用胰岛素的顾虑,也是加重心理负担的原因。因此糖尿病病人明显存在焦虑、抑郁心理障碍,这种负性情绪是环境变化所致,还是紊乱的内分泌系统与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相互作用,导致大脑不适当的激素或神经递质分泌参与所致,目前尚无确实报告。但糖尿病引起的脑动脉硬化及神经细胞代谢障碍有时确为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基础[3]。因此,对DM病人进行多层次护理尤为重要。焦虑是不安的情绪和由于不明确的非特异的担心而导致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多与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多巴胺、血清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功能异常有关。苯二氮类、三环类以及血清素回收抑制剂即是通过上述途径抗焦虑和抑郁。后者虽副反应少,疗效好,但剂量不宜过大,不可突然停药;此外,这些药物对血糖亦有轻微影响,应适当使用。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介入治疗柏 查氏综合征的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型白细胞介素浓度变化与烧伤程度的关系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