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门芯断脐并脐带残端剪除的临床应用 |
|
罗艳琳
我科于1999年1~12月对住院出生的601例新生儿在常规采用气门芯套脐法断脐的基础上,使用新生儿脐带结扎保护带包扎(山东威海惠普保健品有限公司出品),并早期剪除脐带残端,保证了新生儿无脐带残端出院。
1 资料与分组
观察组:1999年1~12月在我科住院出生的新生儿601例。胎龄最大43周,最小32周,男347例,女254例。初产490例,经产111例。采用气门芯套脐法断脐加脐带残端剪除法,并使用新生儿脐带结扎保护带包扎。 对照组:1998年1~12月在我科住院出生的新生儿512例。胎龄最大43周,最小33周,男272例,女240例。初产433例,经产79例。采用常规气门芯套脐法断脐处理。
2 方法
观察组:采用气门芯套脐法断脐加脐带残端剪除法。①气门芯套脐法。严格无菌操作,助产时借助血管钳将气门芯套入脐带下缘至平脐轮处,用血管钳夹紧气门芯上缘0.2 cm脐带,剪去血管钳上方0.2 cm脐带,用2.5%碘酊消毒断面后使用新生儿脐带结扎保护带包扎。②脐带残端剪除法。新生儿出生后24~48 h,脐带残端较干燥者于沐浴时用2.5%碘酊消毒脐根部,直径5 cm,用75%酒精脱碘及消毒脐周围,于平脐轮处剪除脐带残端,无出血用新生儿脐带保护带包扎1~2 d,有污染及时更换。 对照组:采用单纯气门芯套脐法,断脐后,用20%高锰酸钾溶液消毒脐带断面,待脐带断面干后以无菌纱布盖好,再用脐带布包扎。于每日沐浴时用75%酒精消毒脐带周围,予以暴露。
3 结果
两组新生儿采用不同方法处理脐带残端,效果见表1。
表1 两组脐带残端处理效果比较 (例)
分组 例数 出院时无 脐带残端 有效率 % 出院后 脐部感染 感染率 (%) 观察组 对照组 601 512 601 132 100.00 25.78 0 8 0 1.56
结果经χ2检验,均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提示:观察组进行早期新生儿脐带残端剪除,保证了新生儿无脐带残端出院,可降低新生儿出院后脐部感染发生率[1]。 4 讨论
新生儿脐部护理原则为止血可靠、防止感染、促进脐带残端及早脱落。但在操作时应注意:①剪除脐带残端时间于出生24 h后,否则局部易渗血需长时间压迫。②个别由于气门芯未套在平脐轮处,残端未干燥者可适当延长时间剪除。③遇剪除后断面少量渗血可予压迫止血,再用脐带保护带包扎,注意药蕊对准脐窝,让药粉“弹”入脐窝,此保护带药蕊具有明显抗菌、消炎、止血、收敛的功效。④脐带残端剪除后次日常规用75%酒精消毒脐窝及周围。对脐窝湿润者可用保护带包扎或涂以1%龙胆紫,暴露以保持干燥。 新生儿脐带残端剪除法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等特点,配合使用新生儿脐带保护带包扎则效果肯定。
罗艳琳(福建省三明市第三医院, 三明 365000)
参考文献
1,董慧瑛主编.妇产科护理学.第3版.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1
上一个医学论文: 鞘内注射化疗药致严重神经毒性反应的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留置双J管患者的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