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婴同室床位设置优势的研讨 |
|
儿生理需要。而母婴分床,虽可随时哺乳,但母婴接触不如母婴同床多,且由于母亲产后、术后体力不支,无能力频繁从婴儿床抱起新生儿哺乳,故客观地减少了新生儿吸吮次数,造成新生儿吸吮乳汁量不足和母亲乳汁分泌相应缓慢,这样有可能导致母乳喂养失败。 3.2 有利于新生儿复温保温 WHO的专家认为,当新生儿的体温在36.5~
37.5℃时耗氧、代谢率最低,蒸发散热量最小,最有利于新生儿生长发育,新生儿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也最强[2]。因此,新生儿最佳体温为36.5~37.5℃。母婴同床近似于母亲袋鼠式育婴法,适合刚出生的新生儿。胎儿在子宫内温度是37℃,出生后环境温度不可能相对恒定,加之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体表面积也相对较大,散热快、皮下脂肪薄,保温不良[3]。而母婴同床的新生儿依偎在母亲身边,母亲的身体对于新生儿来说是一个恒温体,温度适中,可减少传导、对流、辐射散热。母亲通过与新生儿皮肤接触,不断温暖着新生儿,在皮肤接触中还能使母亲易哺乳,对新生儿提供了更多能量与抗体。母婴同室虽然比母婴分室前进了一大步,但较母婴同床在新生儿复温、保温方面仍有欠缺,特别是产后24 h新生儿复温缓慢,故采取母婴同床为宜。 3.3 能促进婴儿心理与适应性发育 有相当多的新生儿在宫内形成了固有生物节律——白天睡觉,晚上活动。日夜颠倒的新生儿需经过一段时间纠正后,才能适应外界的生活规律。母婴同床,母婴相依偎,新生儿接触胎儿期熟悉的母亲心音、呼吸音,使新生儿产生了一种安全、舒适和满足的心态,母婴之间眼神交流,母亲抚摸,更能增加母婴之间感情。特别是新生儿在母亲白天频繁活动、进食、哺乳,而夜间以睡眠为主的生活规律影响下,能迅速纠正生物钟紊乱(日夜颠倒)现象。而母婴分床的新生儿受母亲影响小,其生物钟紊乱现象纠正慢。 3.4 存在的问题及设想 实践中发现母婴同床存在原病床宽度不够,而使产妇活动、卧式受限,新生儿有坠地可能性,故应将原宽度90 cm改为100 cm,两侧加活动式护栏。这样使母婴同床既宽敞、安全,也不影响医务人员检查、护理。真正营造成一个温馨家庭式病房。
杨敏(浙江省海盐县人民医院,海盐 314300)
参考文献
1,董慰慈,张桢芳主编.护理学基础.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15 2,徐素珍.母婴同室与母婴分室新生儿体温观察.中华护理杂志,1997,32(9):520 3,王 曼主编.妇产科护理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181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直肠癌根治手术位式固定方法的改进 下一个医学论文: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截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