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血管阻塞性疾病的护理

充满了信心。出院时视力由0.1增至0.3。
5.1.2 给予必要的常规检查,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此类病人常有高血压病史,所以要注意测量血压,监测心电图,全面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等血液凝血机制指标,有助于预防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和血肿的发生。同时应做眼电生理检查,眼荧光照影检查,头部CT扫描。协助病人做好详细的专科检查,能够深入了解病情,有利于护理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针对病人视力突然下降或丧失的特点,更应积极主动地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协助病人更衣、饮食等。
5.1.3 按规定做好碘过敏试验,通常选用30%泛影葡胺液1ml缓慢静脉推注,详细观察、询问病人有无心慌、胸闷、恶心等过敏症状,同时认真做好用药前后的血压监测。碘过敏试验阳性者,可考虑选用非离子性造影剂(碘必乐)。
5.1.4 根据选择颈动脉或股动脉的部位不同,做好穿刺区局部皮肤的清洁工作,有助于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5.2 术后护理
  认真做好术后的护理工作,对于保证治疗效果,防止全身及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5.2.1 术毕病人返回病房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协助病人去枕平卧6~12h,每天测血压,配合医生做好溶栓后的巩固治疗工作。血压高者辅以降压药及低分子右旋糖酐、能量合剂、维脑路通的静脉滴注。密切观察病人视力变化,每天查视力1~2次。视力改善不佳或下降者应及时报告医生,做好相应的处理。如一病人术后视力大幅度提高,心情很好。术后第5天视力突然下降,值班护士及时发现,报告医生,立即给予对症治疗,终使病人的视力得以改善。通过对该病人的护理,提醒我们术后必须加强病情观察,尤其是视力的变化,以利早发现、早处理,为病人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
5.2.2 溶栓术后的大多数病人视力明显改善,这有利于病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同时鼓舞了病人的情绪,病人的心理状态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术后24~48h病人需卧床休息,避免过多活动,穿刺部位加压包扎,术眼也要包扎,病人行动不便,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做好基础护理工作,给病人创造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协助病人进食、更衣、大小便等。部分溶栓疗效欠佳、视力提高不明显的病人,他们仍情绪低落、心情抑郁,护理人员更应积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同时密切配合医生完成好静脉用药的附加治疗工作。首选药是蝮蛇抗栓酶0.5~0.75U加入生理盐水100~200ml或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中缓慢滴注,每天1次,7~10天为1疗程。用此药前应做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因蝮蛇抗栓酶有抗凝、去纤、抗血小板粘附聚集等功效,对凝血机制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用药期间要经常观察病人有无迟发性过敏反应,并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出血倾向,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本组病人无一发生此情况。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血管内血栓的介入性局部溶栓治疗效果显
    介入治疗柏 查氏综合征的护理
    综合医院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操作3286例临
    介入治疗在小儿腹部恶性肿瘤的应用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
    一种新型重组抗体导向溶栓剂的体外溶栓
    股动脉介入治疗致脊髓损伤二例
    凝血酶栓塞治疗冠脉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心肺复苏后大剂量
    肺癌介入治疗进展
    介入性心脏病学的发展与展望
    导向溶栓研究的某些进展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