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移植术后重症隔离室细菌监测及分析 |
|
林侃 林惠珠 李红
摘要 为了解重症隔离室细菌菌落数,利用心脏移植术后保护性隔离1个月时间,对隔离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及进出隔离室医务人员的手进行细菌监测。结果:采用紫外线及化学消毒剂消毒后,各类指标能够达到Ⅱ类细菌菌落数卫生学标准,但应消除不良影响因素。提示:重症病人保护性隔离治疗期间,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规程,可达到国家菌落数卫生学标准。 关键词 重症隔离室 消毒 细菌监测
Key words intensive isolated ward disinfection bacterial monitoring
心脏移植术后重症隔离室内空气消毒和物品细菌监测是保证室内环境达标的重要步骤,是保证心脏移植病人避免细菌感染的关键环节。目前,紫外线空气消毒和化学消毒剂物品消毒仍然是国内外医院病房所常用的消毒方法。1999年7~8月,我们在病人心脏移植术后保护性隔离1个月期间,对重症隔离室进行了定期的细菌监测,将其结果及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病例男,26岁。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于1999年7月行原位心脏移植手术后入住重症隔离室,重症隔离室为2间,每间面积60 m2,.1为病人卧室,.2为工作间,均无空气净化装置。 1.2 方法 1.2.1 消毒方法:术前5 d隔离室、工作间用甲醛30 mg加高锰酸钾1.5 g行对角薰蒸消毒24 h,通风6 h,连续3次;手术当日上午消毒物品、用具进入隔离室和工作间,再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 h,细菌学培养达标。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室前均用碘伏刷手,戴帽子、口罩,穿洗手衣、裤、隔离衣,戴无菌一次性手套。病人全身皮肤每日用碘伏擦洗1次。切口、胸腔引流管、桡动脉测压管口、锁骨下穿刺处周围皮肤每日用3%碘酊消毒后更换敷料1次,操作台、治疗盘、杂物台、病历、电话、水龙头、门把、空调等物体表面用1∶20金星消毒液擦拭,2次/d。紫外线(灯管型号规格SQ2型,强度>70 μW/m3)房间对角照射,3次/d,每次30 min,定期做细菌培养。 1.2.2 采样及检测方法:室内空气培养应用普通琼脂平皿法。由当班护士操作,关闭门窗,每次定点、定位采样。紫外线消毒前后,培养皿各暴露5 min。物体表面的采样用浸有无菌稀释液的棉拭子在规格板(5 cm×5cm)内来回均匀涂抹各部位;被检医护人员的手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稀释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跟到指端来回涂擦2次。以上各取样棉试子剪去操作者接触部位后,放入5 ml稀释液试管内振荡80次,接种于普通琼脂平皿,置37℃恒温箱内培养48 h,进行菌落计数。 各类环境细菌菌落数卫生学标准[1]见表1。
表1 各类环境细菌菌落数卫生学标准
环境 类别 范围 空气 (cfu/m3) 物体表面 (cfu/cm2) 医护人员手 (cfu/cm2) Ⅰ类 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10 ≤5 ≤5 Ⅱ类 重症监护病房,普通保护性隔离室 ≤200 ≤5 ≤5 Ⅲ类 普通病房 ≤500 ≤10 ≤10
2 结果 2.1 消毒隔离室空气培养菌落数见表2
表2 消毒隔离室空气菌落数 (cfu/m3)
术后时间 (d) No.1 No.2 消毒前 消毒后 消毒前 消毒后 5 12 18 21 24 28 393* 393* 393* 79* 785* 393* 0 157 0 0 157 314 236* 157* 393* 157* 471* 628* 0 157 0 0 79 550
与消毒后比较 * P<0.01 表2示,术后各时间段消毒前后菌落数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2.[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儿童眼肌手术呕吐原因与护理对策 下一个医学论文: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