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位肠瘘病人的营养支持 |
|
,平均43d。其优点有利于内脏蛋白合成和代谢调节[2],可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与功能的完整性,增强肠道免疫功能。 2.2.1 方法 2.2.1.1 连续滴注法:适用于肠道未适应期,将要素膳置于营养瓶内经输液管24h缓慢滴入造瘘管内,60ml/h,连续2d,逐渐增加到80ml/h,连续6d,后改为120ml/h,以免引起渗透性腹泻。 2.2.1.2 间歇重力滴注法:适用于肠道适应期,营养液可较浓,1h~2h滴注300ml,每日6次。管饲营养液初期以要素溶液为主,6d后改用混合奶(鲜牛奶500ml、蛋黄1个、糖4g、食用油3ml、盐1g)和匀浆饮食(将蛋、菜、肉等捣碎拌匀)。 2.2.2 密切监测各项指标 2.2.2.1 体重:因体重是评估肠内营养治疗是否满意最简单、最有价值的方法,在肠内营养前测1次,以后每周测3次。每周体重稳步增长1kg~2kg,说明营养素供给适当。 2.2.2.2 电解质、血糖、尿糖每日测1次,稳定后每周测1次。 2.2.3 护理要点 2.2.3.1 配制营养液时避免污染,配好后立即使用或加盖置冰箱中冷藏,24h内用完。 2.2.3.2 滴入要素饮食前后均先滴入少量生理盐水,以冲洗造瘘管,防止堵塞。 2.2.3.3 要素膳温度宜保持在37℃~40℃,浓度从10%开始逐渐增加到25%,每日更换营养瓶。 2.2.3.4 灌注时病人取半卧位,防止液体返流。并密切观察输注后的反应,了解肠道吸收情况,注意有无恶心、腹泻、腹胀等,发现问题及时对症处理,严重时暂停要素膳。 2.2.3.5 在空肠滴注营养液同时,还应适当给予静脉输液。本组11例病人经密切监测及护理,营养状况改善,平稳度过了肠内营养期。 2.3 合理饮食阶段 当病人病情好转后,改禁食为流质饮食。进食是否得当,对病人的后期治疗非常重要,故应少量多餐,选用产气少、刺激性小、易消化吸收、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过度劳累,体力恢复后逐渐增加活动,促进康复。
3 讨论
肠瘘是外科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中心静脉高营养应用后的确提高了肠瘘的自然愈合率[3]。但中心静脉高营养只能增加蛋白质的合成,并不能减少净蛋白的丢失[4]。且长期肠道外营养可出现医原性饥饿症、肠粘膜完全性萎缩。因此,静脉营养时间不宜太长。本组采取的中心静脉高营养不超过3周,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一般情况好转后,应用肠道营养,既符合生理,又可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通过上述三阶段的营养支持,有效地促进了病人身体的康复。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心室颤动的原因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中 晚期食管癌病人行低氧放疗的观察与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