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症及骨髓移植病儿长期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 |
|
胸壁或敷料上,粘贴之胶布应在导管上包绕一周,以增加导管的稳定性,防止牵拉导管时脱管。本组有1例在带管第113d聚酯纤维套滑出致脱管。 2.3.3 导管栓塞、破裂的预防和处理:每次使用导管后用10U/ml肝素液3~5ml冲洗,未使用时每周至少冲洗导管2次,起抗凝作用。推肝素至最后0.5ml时应先关闭导管夹,然后将余液继续推入肝素帽,使导管尾端保持正压,可防止血液逆流入导管内致血栓形成。[3]冲洗时如果感到阻力很大,回抽无血,不能强行推注,以免因压力过大致导管破裂。可采用3 000~5 000U/ml尿激酶2ml,用轻柔的手法反复注入、回抽,将尿激酶在导管内充分混合后夹管,2~3h后抽出,经处理无效,可重复使用。尿激酶能有效溶解血栓,恢复管道畅通。[2]本组发生导管阻塞4例次,经尿激酶溶栓后均效果良好,无1例拔管。 若使用一般输液泵或静脉推注器,开机前必须先打开导管夹。否则将致导管破裂。最好采用有压力监测的输液泵。 2.3.4 导管内感染的预防和观察:使用导管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输完血液制品和营养液须即刻更换输液器。经常检查肝素帽是否拧紧。若发现肝素帽松动,应立即去除,严格消毒导管口后,更换新的肝素帽。经常冲洗管道,也可减少导管内感染的发生。[4]若病儿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在冲洗导管后出现烦躁、寒战、发热,可能为导管内感染所致,须立即抽血培养(导管内和周围静脉对照)。对血培养确诊为导管内感染者,原则上应拔管,也可先用敏感抗生素(通常用万古霉素)经导管给药,控制感染而免除拔管。本组病例发生导管内感染8例次,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无拔管。 2.3.5 洗澡时导管的护理:病儿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澡(淋浴、盆浴或擦浴均可),防止细菌在导管周围皮肤繁殖引起感染。洗澡前用清洁的塑料小袋或家用保鲜膜包裹导管头,然后将肝素帽头朝上固定于胸壁,可避免污水逆流入导管。用浴液和清水洗净导管皮肤出口处和周围皮肤,动作应轻柔,避免损伤。采用封闭式敷料者,用湿毛巾擦洗敷料周围皮肤,避免浸湿敷料。一旦浸湿敷料,洗毕立即更换。也可以在洗澡前拆除敷料,洗毕再换药。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全喉切除发音重建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与疾病直接医疗费用关系的调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