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喉切除发音重建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 |
|
早期活动。术后3 天内协助患者做肢体活动、翻身、坐起,3 天后搀扶其下床活动,鼓励患者做深呼吸、扩胸运动和四肢伸展运动。呼吸器官也称为发声动力器官,即肺、气管、胸腔、膈肌等是发声的动力。[2]无论患者术前肺功能有无异常,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呼吸功能训练都是非常重要的,做深吸气,可促使通气不良的部分肺复张,促进咳嗽反射,利于分泌物排出。 4.2 术后并发感染 4.2.1 颈廓清手术后感染:颈廓清术所致的功能损伤、后遗症以及引流不畅可造成感染。 护理措施:及时观察颈部引流管是否通畅,翻身时注意引流管不可扭曲、脱落,防止瘀血、感染。及时倾倒引流液并记录引流量、性质。术后48~72h 撤除颈部引流管后,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了解病人颈部有无麻、痛感,以判断颈部神经、颅神经是否受损。 4.2.2 气管瘘口感染:气管瘘口长期痰液的刺激或咽部分泌物潴留易并发感染,造成瘘口狭窄,影响发音效果。 护理措施:及时、彻底、有效吸痰。我们总结的程序是:变换体位─叩背─吸痰─湿化─气管内滴入2 % 碳酸氢钠─吸痰─气管内滴入0.25 % 氯霉素液。气管瘘口保持干燥。气管造瘘患者每天自呼吸道丧失水份达200ml ,为补充消耗量,防止干痂形成,维持支气管表皮细胞纤毛的正常功能,使支气管内分泌物向上移动,必须定时、定量做好湿化,每天湿化量在150 ~250 ml。 4.2.3 咽瘘和感染:咽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术前放疗失败者颈部组织再生能力差;术中下咽粘膜、颈前带状肌切除过多;[3]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引起伤口感染,伤口裂开使咽腔与颈部皮肤相通;[4]术后气管分泌物、唾液过多等。 护理措施:早期观察咽瘘患者症状和体征,如局部疼痛渐加重;进食时剧烈呛咳;伤口红肿;敷料渗液多;唾液漏出等。及时吸引口腔、咽部、鼻腔、瘘口潴留物,各部位分别使用吸引管,忌一管多用。根据口腔pH 值及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漱口液,减少感染机会。随时更换颈部敷料,保持清洁、干燥。患者进食时取坐位并低头,先进糊状、粘团状食物,再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以防止呛咳。 4.2.4外源性感染:无喉患者术后生理解剖改变,肺与外界通道距离缩短,失去鼻腔的防尘、过滤、调温、调湿等作用。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神经外科病人行持续腰穿外引流的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癌症及骨髓移植病儿长期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