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喉切除发音重建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 |
|
高兰瑛 赵超英 郑军 高春梅 刘宏
摘要 对42例行全喉切除术的患者进行了术后发音相关因素的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根据患者所经历的术前检查、手术、术后监护、发音训练、康复5个阶段连续治疗的特点,应用护理计划单建立围术期护理目标。通过规范发音训练程序,指导患者正确发音,提高了语言的清晰度和可懂度,并采用分级评分的方法,进行发音效果评价。33例发音质量好,语言连贯,可懂度好,误吸率低,效果满意。 关键词 喉癌 外科手术 发音重建 护理
Key words Laryngeal carcinoma Surgery Voice reconstruction Nursing
全喉切除后发音重建已从食管发音、人工喉发展到气管食管分流法。尽管如此,术后发音恢复仍然是头颈外科医生和发音病理学家们面临的一个挑战性问题。[1]我科设计了全喉切除Ⅰ期气管断端膜样部─食管前壁造孔端侧吻合发音重建术,配合完善的护理措施,1991~1998年收治的病例中,33例发音质量好,语言连贯,可懂度好,误吸率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2例,男39例,女3例,年龄42 ~ 71岁,按1987年UICC分类方法T3N0M021例,T3N1M0 8例,T3N2M0 4例,T3N3M0 2例,T4N0M0 4例,T4N2M0 3例,其中低分化鳞癌11例,双侧颈廓清13例,单侧颈廓清22例,全部患者术后均做直线加速器放疗60GY,随访1~6年。
2 手术方法 常规行全喉切除和(或)功能性颈廓清或根治性颈廓清。气管断端膜样部─食管前壁造孔端侧吻合发音重建术利用气管断端膜样部向后下反折和食管前壁垂直切口两切缘吻合,形成一个短小弯曲的气管、食管分流道。
3 术前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 3.1 心理因素 在对42例喉癌患者的问卷调查分析中发现(表1),患者均存在着恐惧、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由于所患疾病的性质,他们比一般癌症患者承受着更大的压力,癌症和失音双重的紧张源,使无喉者的心理处于紧张、忧郁状态。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患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失音给他们带来的社会压力越大。 3.2 心理护理 3.2.1 应用护理计划单建立围手术期护理目标:根据患者所要经历的术前检查、手术、术后监护、发音训练、康复5个阶段连续治疗的特点,填写护理计划单。 3.2.2 建立模式病房,进行术前指导训练:临床配备较高年资、高学历的护士进行术前指导训练,如适应能力训练,包括深吸气法、手势交流法、咳嗽、床上排便等。 3.2.3 创造医、护、患相沟通的氛围:在对患者进行评估后,护士要有效地向医生反映患者的需要、护理评估情况和建议,了解手术建立发音机制的原理。向患者介绍手术情况,使患者心中有数,增加其信心及安全感。
表1 患者术前心理因素调查表
影响因素 初中以上 例数 百分率(%) 小学 例数 百分率(%) 文盲 例数 百分率(%) 总计 例数 百分率(%) 焦虑、恐惧 13 86.67 13 86.67 11 91.67 37 88.1 对失音的不理解 12 80.00 9 60.00 6 50.00 27 64.3 社会压力 12 80.00 5 33.33 3 25.00 20 47.6 对能否发音的担忧 13 86.67 8 53.33 5 41.67 26 61.9
注:接受调查者,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5人;小学文化程度15人;文盲12人 3.2.4应用形象教学进行发音知识宣教:我们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发音重建资料,包括:患者语言重建后的录相、录音、图片,病区设置了宣传橱窗。请接受随访多年的患者谈切身体会、做发声示范。
4 术后语言重建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42例患者中,33 例发音成功,患者在术后8~12天接受语言学习训练,术后20天即可说出连贯词语,可懂度好。分析影响发音效果的相关因素有以下几点。 4. 1 术后依赖心理 有些患者心理上存在着保健意识的误区,认为多卧床、多休息即对疾病转归有利,加之各种管道、敷料的包扎,亲属亦不希望其早下床,使患者产生较强依赖心理。护理措施:鼓励患者[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神经外科病人行持续腰穿外引流的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癌症及骨髓移植病儿长期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