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重症监护技术协作网络的建立与功能 |
|
陈欣怡 马继红
摘要 为了提高医院整体重症护理水平,于1997年初,建立了以ICU为中心的重症监护技术协作网络,为医院各临床科室提供重症护理技术指导,进行重症监护技术的培训,同时,探讨新时期护理技术协作的理论、方法和途径。为医院护理管理者提供一套完善的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的科学方法,真正实现了护理技术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了医院重点科室人才和设备的作用,有效地推动和促进医院的全面建设,达到了重症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并取得明显效果。 关键词 监护技术 协作网络 建立 功能
Key words Monitoring technique Cooperative network Establishment Function
目前我国综合医院分科较细,专科护理内容局限,当遇到重症疑难病人发生非专科护理问题或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时,使护理的难度增大,矛盾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是进行专科护理技术协作。而ICU是危重病人和先进监护抢救设备集中的科室,可以说是医院中的医院,是现代尖端护理技术的集中体现。如何发挥ICU人力和设备的功能,实现重症监护技术的大突破,是摆在护理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院于1997年初,建立了以ICU为中心的重症监护技术协作网络,[1]并取得明显效果。
1 建立重症监护技术协作网络的意义 1.1 利用ICU对重症病人观察抢救经验丰富的优势,向普通科室提供重症护理技术指导和援助,进行重症监护技术的培训,以此来推动医院整体重症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1.2 实现护理技术的优势互补,[3]充分发挥医院重点科室人才和设备的功能,达到全院护理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 1.3 可通过重症监护技术协作网络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监护专业训练,以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的护理理论知识和专科护理技术,更快地适应医疗需求,使护理人才倍出。
2 重症监护技术协作网络的建立形式 我院首先成立了以护理部主任为首的重症监护技术协作网络领导小组,确定了ICU为医院的重症监护技术协作中心,任命了具有丰富监护经验的ICU主管护师为临床监护技术指导教员,聘请了有一定知名度的科主任担任监护顾问,明确了不同的职责。按重症监护质量标准进行检查,并落实到全院的护理岗位责任制中。监护技术协作主要以院内协作为主,由有重症监护病房和术后恢复室的科室组成。同时,横向拓宽到军区各医院,纵向到上级医院和下级医院。通过对重症监护技术挂钩帮带指导,形成完善的重症监护技术协作网络。
3 重症监护技术协作网络的工作内容 3.1 组织全院性的重症监护技术的学术活动,请院内外的专家授课,主要内容为监护技术、多脏器衰竭的监护及处理、仪器应用等。从而使广大护理人员对重症病人的系统监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2 组织重症监护教学查房,主要以ICU为主讲单位,各有关科室的护理骨干参加,按年初计划内容,结合所监护的病人,进行分析指导,拿出常规的、合理的处理意见,各专科提出临床监护中具体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其针对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各专科护士可直接观察到病人的情况,监护的知识和技术掌握扎实牢固。 3.3 组织危重病人的护理会诊,[2]对于疑难重症病人及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全院性的护理会诊,请ICU和有关科室介绍各专科成熟的护理抢救经验和做法,指导仪器应用及调试,提出具体可行的护理措施。对于院内不能解决的重症疑难问题,可请上级医院或在该护理技术上有优势的院外医院会诊。另外,我们还制定了紧急监护会诊制度,当普通科室重症病人发生紧急监护问题时,随时请求ICU值班护师会诊。仅1997年进行全院性的监护会诊和紧急护理会诊49人次,及时发现护理问题,有效地预防了护理并发症,使普通专科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3.4 协调组织专科特护小组,[3]当科室危重病人发生病情变化需专人护理抢救时,病区护士长立即上报,由护理部在全院范围内选派协调技术水平较高的专科护理人员组成特护小组,制定抢救计划,重症监护技术协作中心的专职护理教员及时到场进行监护技术指导。主管助理员及科护士长每日检查计划落实情况及抢救护理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根据病情随时调整特护人员。这一举措避免了科室重症护理力量薄弱和技术单一的缺点。1997年以来,为27个科室协调特护和帮助工作182人次的护理人员,总计721个班次。 3.5 实施定点定向轮转培训,对监护技术协作指导中心人员主要培训的方式是送[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护士长考试成绩的分析与启迪 下一个医学论文: 成人开胸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