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和护理

出血、鼻出血,严重的出血如胃肠道,尤其应用免疫疗法的病人易诱发应急性胃溃疡。必要时密切观察面色、脉搏、血压,记录呕吐物量、便血量等。在观察过程中若发现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出冷汗,心悸等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抢救措施。另泌尿道出血很少见,颅内出血为极少见的严重并发症。在日常护理重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淤点、淤瘢;询问刷牙时有无出血,有无鼻出血以及呕血、便血,必要时定期送验大便隐血试验;同时观察病人尿色,注意观察有无头痛、嗜睡、神志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若出现类似症状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作好大静脉穿刺、吸氧等抢救措施。本文无一例发生以上各种严重并发症。

3.1.4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消除不良情绪
  孕妇妊娠后如血小板持续性降低(血小板计数<20×109/L)应考虑中止妊娠,但也有孕妇求子心切不顾医生们的劝告,带着焦急与恐惧心态继续妊娠,故应根据病情及化验结果,严密监测和治疗,并与家属及时沟通,告知病情严重性,取得家属的支持,并做好心理安慰和照护,让其稳定情绪,根据具体情况适时终止妊娠或继续妊娠。同时让病人相信医学科学正在不断地迅速发展,许多不治以将成为过去,并以成功病例告之,增加其信心,分散其注意,减轻或消除焦急与恐惧心理。

3.1.5熟悉孕产期饮食营养,正确进行饮食指导
  多食含丰富,优质蛋白质白质,铁、钙、磷及维生素食物,如木耳、海带、新鲜蔬菜、果类;增加动物性食品和动物肝脏的摄入,如牛肉、猪肉、羊肉、鱼、禽肉等;避免食用腌制类和硬壳类食物,减少水钠潴留,减少出血。膳食不宜过热、过硬,以免刺激,引起牙龈出血。

3.1.6 加强胎儿监测,减少母体活动量
  指导其认真测胎动,准确留取24小时尿E3,定时进行胎心监护和五项生物物理指标的监测,并适当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2-3次/日,30min/次);因病情需要应指导孕妇减少活动量,避免外伤,尽可能以卧床休息为主。

3.2 产时护理

3.2.1根据血小板计数选择分娩方式
  产时因血小板减少易致出血增多,故对血小板<50×109/L者,准备预约新鲜血小板,适时输入;准备自娩者严格控制催产术,避免产程过快引起产道损伤,提前接产尽量不做会阴切开术;对于剖宫产者,应准备催产素等药以便术中加强宫缩使用。

3.2.2 预防产后出血
  正确处理第三产程,减少失血量;认真检查软产道,及时发现有无软产道损伤;宫底局部注射和静脉使用催产素或麦角新碱以保持良好的宫缩。

3.3 产后护理

3.3.1 密切观察子宫复旧等情况
  密切了解宫底高度(下降1厘米/日)和硬度,了解恶露的量、色、味,切口有无渗血和渗出;有留置尿管者,注意观察有无血尿出现。

3.2.2 保持皮肤清洁干臊,减少感染因素
  加强基础护理,保持产妇皮肤的清洁,防止破损;去除不良的传统习惯,加强口腔护理,餐后及时漱口;住院期间每天两次会阴擦洗消毒,并嘱便后及时清洁;出院后每天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以预防感染。

3.2.3 产后哺乳
  大多数产妇可以进行母乳喂养,个别产妇可以根据产妇当前是否使用强的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强的松的剂量以及病情稳定情况,以决定是否指导母乳喂养。对于可以进行母乳喂养的产妇,首先要加强乳头清洗,指导有效哺乳,减少乳头损伤,并作好解释工作,让产妇了解母乳优点,使其极积配合;对于必须回乳的产妇,应极早进行回乳措施,以免奶过胀而发生乳腺炎。

4 小结

  血小板减少对于妊娠来说,严重后果为各脏器的出血,包括产后出血,而且一旦发生,治疗很困难,后果非常严重,造成的死亡率非常高。目前认为孕产妇死亡率已不单单是衡量生殖健康的指标,而是衡量妇女地位、人类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和敏感的指标〈1〉。所以产前做好各种化验,积极有效的观察护理,产时避免大出血,减少诱发因素,及时成功的治疗和主动的医护配合是关键。这也是我院成功治疗5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使她们顺利渡过围产期,创造高质量的生活的原因。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膈肌原发性血管瘤合并反复胸腔出血一例
    先天性腓骨及第二趾缺如合并跟距关节融
    心脏手术后神经系统合并症
    Colles骨折合并桡腕关节背侧半脱位临床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非何杰金淋巴瘤一
    先天性梅毒合并弓形体、巨细胞病毒感染
    应用血小板计数和血清乳酸脱氢酶预测妊
    妊娠合并胆囊炎二例报告
    中性粒细胞激活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子宫胎盘病理
    妊娠中晚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妇女胎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探讨
    完全性骶椎裂合并足月妊娠一例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