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心源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于心排出量减少,末梢循环灌注量减少,血流留滞,末梢发生紫绀,尤其以口唇、粘膜及甲床最明显,四肢也因血运障碍而冰冷,皮肤潮湿。这时,即使血压不太低,也应按休克处理。当休克逐步好转时,末梢循环得到改善,紫绀减轻,四肢转温。所以末梢的变化也是休克病情变化的一个标志。

  本组病例中,有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顽固休克患者,经过六天的抢救,使休克解除,而在解除休克第21天时,护士发现患者大汗淋漓,四肢变冷,脉细速。血压较原来稍有下降,立即报告医生,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控制了血压下降,使早期休克得到了纠正。

  1.5心电图监护的护理由于心血管内科的进展,不仅要求护士观察血压、脉搏等情况,而且还要掌握心电图形的识别,心电图波形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处理。因此,病人入院后,立即建立心电监护,通过心电监护可及时发现致命的室速或室颤。本组15例中心律失常10例,占66.6%。当患者入院后一般监测24~48小时,有条件可直到休克缓解或心律失常纠正。常用标准Ⅱ导进行监测,必要时描记心电记录。在监测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心律、心率的变化,对于频发室早(每分钟5个以上)、多源性室早,室早呈二联律、三联律,室性心动过速,R-on-T、R-on-P(室早落在前一个P波或T波上)立即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准备各种抗心律失常药,随时做好除颤和起搏的准备,分秒必争,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此外,还必须做好患者的保温工作,防止呼吸道并发症和预防褥疮等方面的基础护理工作。

  2小结

  本文总结了我院收治15例心源性休克的护理要点,重点地分析了给氧、输液、尿量观察、血压脉搏及心电监护等方面的情况,并结合具体病人总结了护理工作的体会。提出在医学快速发展的今天,不仅要做好基础护理,还要熟悉心源休克的发生机制、各种药物的应用指征及副作用,熟练掌握近代医疗设备,才能使护理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作者简介:索南秋吉,青海市玉树县妇幼综合医院儿科护士长,主管护师,2005年全国卫生系统护理专业“巾帼建功标兵”。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内源性一氧化氮在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
    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关节源性肌肉软弱
    热应激反应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肺损伤的影
    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患者P16 MTS1抑癌基因
    孕期医源性B超辐照对生殖结局的影响
    结核分枝杆菌医源性感染及其消毒方法
    激光治疗外源性皮肤色素性疾病300例
    卡铂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21例医源性肝外胆管狭窄的处理体会
    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药对感染性休克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冠脉病
    外源性Rb基因对卵巢癌细胞株生长的抑制
    医源性便失禁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