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外科患者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技术的发展,将护理对象的心理研究与护理学结合,发展成为护理心理学。运用护理心理学进行心理护理,使护患关系达到相互配合的心理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已被医护人员所接受和认同。我科开展了系统的心理护理工作,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1997年8月至1998年8月共对120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心理护理。其中男73例,女47例;年龄8~72岁;文化程度:受过高等教育25例,中等教育65例,初等教育30例;职业:职员25例,工人30例,农民6例,学生5例,个体劳动者10例,干部38例,其他6例。
2 护理措施
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不良心理反应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使心理护理取得成效的关键。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首先从患者入院开始。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熟悉环境、人员、制度,并使患者简单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让其尽快适应医院的生活,从而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是直接相关的。护理人员的言行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心理反应。通过美好的语言,端庄的举止,亲切的问候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心理支持,使患者感到真诚与温暖,具安全感和信任感,能对护理人员倾心相谈,说出心里话。
2.2 共性化与个性化心理护理相结合
同一种疾患可以有同样的心理反应及心理反应程度,也可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方式及不同的心理反应程度,同样的心理反应方式及心理反应程度可来自于不同的原因。因此,对于外科手术患者应首先从他们的共性着手进行心理疏导,如从认知的角度启发患者,指出其所患疾病的相关原因。根据专业理论知识,用患者能听懂的语言耐心细致地给患者介绍疾病和手术,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权衡手术的利弊,实是求是,恰如其分地解答患者的问题,以消除患者顾虑。详细地向患者介绍手术程序、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并教授患者必要的技巧。例如:术前禁烟酒、禁食、禁水;自我精神松弛法;术后各个部位放置引流管的时间,更换、保护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咳嗽、呼吸的技巧;如何进行床上排便排尿的训练;减轻切口疼痛方法等。患者术毕回到病房用亲切的目光、关心体贴的语言与之交流。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切口及引流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主管医生并作出处理,使其顺利度过手术期。由于患者的性别、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和社会经历等不同,对疾病和手术引起的心理反应也有个体差异。对担心手术成败者向其介绍主刀医师的业务水平和以往成功的例子,启发、鼓励患者,帮助树立成功的信心。对在工作上有业绩的患者,给予鼓励赞扬,证实其并不比别人差,使其摆脱自卑、消极观念。对于担心经济问题的患者则首先给予安慰,陈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其放下思想包袱,愉快接受治疗。
2.3 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提高心理护理的质量
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分阶段进行健康宣教,使其对所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措施、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康复和预防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机体的耐受力防止手术后并发症,是促进康复的措施之一。
2.4 发挥家庭支持作用
了解患者真实疾患者常局限于家庭,因而家庭支持对于患者具有很大的作用。做好家属的工作,通过患者家属良好的心理支持作用,使患者得到安慰和支持,摆脱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2.5 定时评估记录,了解患者的心身状况,以指引心理护理的方向
&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