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儿童心理行为训练

诉我们:玩是儿童的天职。小时候没有充分玩过的孩子,智力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包括现在心理咨询中常见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象,也被专家归因为:主要是都市化和小家庭的现代生活模式剥夺了孩子与同龄孩子一起下水、上树、玩沙子、和泥等接近自然的游戏才导致的。

    因此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最好方法是——寓教于玩。当孩子有兴趣在户外摸爬追打的时候,可以引导或带领他们玩些有利于肢体双侧协调运动、锻炼平衡和灵活性的活动。对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在基本游戏及规则之后,尽可能放手让他参加小朋友的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会有许多想象、创造。通过游戏,孩子能在自然的情况下充分发展智力,同时学习与他人交往、学习相互谦让、学习共同遵守规则……,这些都是将来接触社会时必须掌握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让孩子在婴幼儿时期有充分的玩的机会,可以得到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各种训练。同时对预防某些心身障碍和心理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以成人的学习形式来教儿童,只能引起孩子对学习的逆反,导致不爱学习。

    5.婴儿期的培训要与胎教衔接 

    现在已经有许多孩子经过胎教训练。因此生后的教育要注意与胎教的连续性问题。再好的胎教训练,如果没有出生后的不断强化,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也会逐渐消退。

    对婴儿的早期教育同样要根据孩子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及本体平衡觉的迅速发展,给予足够的相应刺激。如常听孩子在胎内已熟悉的胎教音乐。经常重复胎儿时的亲子对话内容,并不断更新内容。双手扶着孩子腋下助其跳起或做“散步”,以巩固“宫内散步”,可以使生后无意识的踏步,尽早转为皮层的、有意识的踏步行为。而这些如果不在孩子出生后不断强化,不久就会消退了。所以胎教的效果要巩固,不可能一劳永逸。但具体做时,父母也不必很紧张、很累。只要在带孩子玩时有目的的做就可以。

    6.父母身教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好象一架摄像机,把父母的言语都一一记录在心。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放映”出来。父母要意识到这一点,主动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想让孩子将来豁达开朗,自己就不能斤斤计较、对人尖酸刻薄。要让孩子好学上进,自己先得做出榜样。心理咨询中常见有些来反应孩子紧张、焦虑的家长,表现得比孩子更加紧张。因此,对模仿力强、暗示性也高的幼儿进行早期培训,最有效的办法是父母以身作则。包括互敬互爱、对人生和社会的正确认识、言行一致、父母态度的一致、不断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良习惯、积极进取、勤奋、热情等都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作出表率。而父母互相猜疑、怨恨、吵架甚至离异,将给孩子的幼小心灵投下阴影,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7.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幼儿期的情感与婴儿期接近,具有易变性特点,不善于自己调节。但随年龄的增长,在幼儿晚期已经发展起一定的控制能力,并出现了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因此幼儿期的情感发展是随环境和教育发生着迅速改变的。他们喜欢看动画片、崇拜英雄、欣赏美的东西。这时候父母通过引起幼儿情感体验的事物因势利导,可以帮助孩子建立道德感、美感、理智感和稳定的情节。幼儿期也是人一生个性形成的关键期。一些不良的环境因素或父母的教育失误,都可能形成某些情节,影响孩子个性的发展或造成一生的不幸。首先,父母会发现,3岁以后孩子就出现了独立的愿望,开始自行其事、心理学上称之“第一反抗期”。这时家长不可对孩子强行治“倔劲”,以免形成“逆反”。要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实践。同时给予必要指导。在孩子因没经验或不小心弄错、弄坏了事情时,要给予宽慰,鼓励他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实践。当孩子受到挫折失败时,要及时表示理解和支持。比如孩子为同情接近一个没朋友的小孩而被其他孩子孤立时,要肯定他善良的同情心,同时教他一些方法,使之既不失老朋友,也结交新朋友。幼儿园的孩子有时还分不清想象与现实的区别,说话与事实不符。这时不要轻易说孩子“说瞎话”“撒谎”。那样有碍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有时孩子也会把别的孩子或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因为他们对所有制观念还没有明确的理解。出现这类事一定要及时教育,态度要平静、严肃,晓之以理。很快孩子就会明白道理。现在的独生子女智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浅谈中老年人美容整形的心理特征及手术
    儿童多发性硬化九例分析
    精制孢子丝菌素的研制及其诊断儿童孢子
    儿童智力低下434例染色体异常核型分析
    中国儿童营养研究的进展
    麻城市1969~1998年儿童伤害死亡趋势和
    心理应激对 型糖尿病人糖代谢影响的对
    中师生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对一例恐怖症的综合心理治疗
    住院精神病病人配偶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
    儿童单纯肥胖症诊断方法学
    香港儿童健康服务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