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 护理 心理 肝癌

  介入放射治疗,是应用影象设备将诊断与治疗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我国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中晚期肝癌的介入治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使肿瘤缩小从而获得手术机会,或延缓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临床资料

  肝癌患者20例,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在43~73岁,平均年龄为56岁,所有病人均经临床影象学确诊,治疗方法按常规股动脉插管介入治疗法进行。20例患者行介入治疗32次,其中25例次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7例次行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化疗药物常规为5-FU 1g,卡铂400~600mg,吡柔比星40~50mg或丝裂霉素10~20 mg,超液化碘油和哔柔比星混合乳剂10~20ml,以及明胶海绵栓塞剂。


  二、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当患者被确诊为肝癌时,会产生各种复杂的心理变化,这些变化常同死亡发生联系,有的出现自暴自弃,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有的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使他们把生命完全寄托于治疗当中去;另外癌症患者除了面临死亡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和恐惧外,还要忍受癌症的疼痛折磨以及治疗的痛苦。故在介入治疗中表现为精神异常的紧张、恐惧和痛苦。所以针对患者的各种心理变化,进行认真分析,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在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很好地配合治疗,可减少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


  三、患者心理表现

  (一)恐惧型  患者在患病后心理表现为求生欲望加强,对各种具有一线希望的治疗都想去尝试一下,把希望寄托在各种治疗上。但又怕治疗上带来的痛苦及可能会出现某种并发症的心理变化。

  (二)绝望型  此类表现常发生在晚期癌症患者,他们体质虚弱,情绪低落,丧失了治疗信心,有的甚至想拒绝治疗,但是考虑到家属的心情而勉强配合。

  (三)悲观型  癌症是公认的难治性疾病,患者在患病后精神上,心理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产生抑郁,悲观失望的心理表现。患者来治疗时,一付愁眉苦脸,心情极度不快。


  四、护理体会

  以上几种心理表现,如不及时进行疏导,往往给治疗上带来极大的不利。

  (一)术前心理护理  作为护理人员应理解患者的心理,对患者本人及家属应具有深厚的同情心和理解。并以高度的同情心安慰家属,首先使患者家属克服悲观情绪,共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另外,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简单过程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药物的副作用及防范措施与注意事项,消除其思想顾虑,增强治疗信心,以取得密切配合。

  (二)术中心理护理  在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反应及时处理,主动关心体贴和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多作解释以防止患者情绪波动,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总之,术中适时的关切询问、简单亲切解答询问,尽量用语言安慰病人,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平衡,使手术顺利进行。

  (三)术后心理护理  我们把对患者的同情和关怀延伸到介入室之外,通过随访,了解患者使用造影剂及化疗药物后的反应,经过相互交谈加深患者及家属与护士之间的理解、信任、完善护患之间的关系。


  五、结论
  
  肝癌介入治疗的心理护理,对患者来说是整个治疗过程中重要的一方面,它不但能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而且还可以使患者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介入治疗。

  作好心理护理,应先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和患者进行交谈后,摸清患者的情绪波动种类,才能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变化,对症下药,作好主动、细致的思想工作,以解除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如精神紧张、心理恐惧、悲观失望、绝望情绪等,使介入治疗尽可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血管内血栓的介入性局部溶栓治疗效果显
    抗人肝癌免疫毫微粒的制备及体外免疫学
    广西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的
    介入治疗柏 查氏综合征的护理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原发性肝癌
    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血管阻塞性疾病的护
    提高对肝癌术后复发的认识
    肝癌复发转移的预测及手段
    肝癌术后复发的类型和对策
    影响肝癌术后复发因素探讨
    手术方式对小肝癌术后复发及生存的影响
    肝血管灌注化疗预防大肝癌术后复发的意
    肝癌切除术后辅助肝动脉栓塞化疗的价值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