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肺心病患者急性期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肺心病 护理

  [摘要]  通过对临床33例肺心病患者急性期的护理总结。笔者认为细致地观察病情,合理的氧疗,配合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是协助患者疾病转归的关键。

    [关键词]  肺心病;急性期;护理

     肺心病是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肥厚与扩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不全的心脏病[1],是临床的常见病。此病多为老年患者,病程长,合并症多,急性期紧急多变,临床上需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与护理,总结本院收住的肺心病急性期病例33例的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科2003年11月~2006年3月住院患者,男29例,女4例,年龄59~85岁,平均65.3岁。所有病例均临床治愈出院。

    2  护理体会

    2.1  基础护理

    2.1.1  体位  肺心病急性期神志不清,宜采取半卧位,这样有利于痰液的咯出、呼吸困难的缓解,减轻心脏的负担。患者头部要注意不能向前屈曲,以防止发生窒息。

    2.1.2  休息  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温、湿度适宜,避免探视,保持室内外安静,这样可以减少机体内能量消耗,减轻缺氧症状;禁止吸烟,避免各种突发性噪音,病情缓解后恢复期可适当运动。

    2.1.3  饮食  根据病情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营养、高维生素的半流食或普食,如鸡蛋羹、青菜汤、鱼汤等,少食多餐,尽量给患者提供良好的进餐环境并鼓励患者进食,以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改善营养不良。有心力衰竭时,应给予低盐饮食。

    2.1.4  及时清除痰液、改善肺泡通气功能  对体弱卧床、痰多而黏的患者,宜每2~3 h帮助翻身一次,同时鼓励患者咳嗽、并在呼气期给予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对神志不清者,可进行机械吸痰,需注意无菌操作,抽吸压力要适当,动作轻柔。

    2.1.5  口腔护理和褥疮护理  肺心病急性期患者多采用张口呼吸,空气未经鼻腔湿润净化直接进入呼吸道,加之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极易发生二重感染。因此,让患者用生理盐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湿润、清洁。肺心病急性期患者多年老体弱,长期卧床,且自身活动不便,容易发生褥疮,协助或嘱其家属帮助患者翻身,擦冼,局部用30%红花酒精按摩,保持床单位干净、干燥、平整,不使用破损的便器和强行塞拉便器;并鼓励患者多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增强抵抗力,改善营养不良。

    2.2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如神志、呼吸、血压等。肺心病患者突然发生性格及神志的变化,往往是脑组织严重缺氧,甚至肺性脑病的信号,如出现神志恍惚,表情淡漠,语言错乱,头痛,嗜睡,烦躁,要及时发现,及时通知医生做处理,同时要分析是由于气道障碍还是用药不当,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综合处理。呼吸频率深浅的改变及节律紊乱,往往是通气障碍和脑组织缺氧的反应;血压下降、体温不升、四肢发绀,要考虑DIC的可能。

    2.3  观察药物的疗效  肺心病的急性期的治疗以抗感染为主,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大量使用抗生素后注意观察口腔有无真菌感染;应用强心剂时,由于患者长期缺氧,对强心剂耐受性差,易中毒,应密切观察心率;应用利尿剂时,应观察尿量及有无电解质紊乱,应用扩血管抗凝、呼吸兴奋剂,临床护理中要求我们要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熟悉药物副作用,密切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的各种变化,气管梗阻时禁用呼吸兴奋剂。

    2.4  观察痰液及排泄物的变化  痰增加且呈脓性黏稠,说明感染加重,可配合雾化吸入;咯出粉红泡沫痰则提示肺水肿;柏油样便是消化道出血的结果;尿量增多要及时补充电解质;尿量减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银屑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
    影响心电图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的因素
    浅表淋巴结肿大的151例艾滋病患者淋巴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
    国际眼病中心病房管理体制探讨
    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检测及其
    冠心病患者血浆心钠素水平与左房功能变
     纤维蛋白原基因启动子区Hae 多态性和
    培哚普利 非洛地平缓释片对老年高血压
    冠心病的自我保健疗法
    培哚普利比硝苯地平能更有效降低高血压
    高原地区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剖宫产术围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