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家庭静脉溶栓的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家庭静脉溶栓治疗的配合及护理特点。方法 对溶栓前的常规准备工作,现场救治的特点及护理对策做了介绍。结果 应用留置静脉套管针抽血预防局部并发症,以及连续心电监护、血压监测、病情观察、胸痛分级与观察是在家庭溶栓治疗护理中的重要环节,保证了溶栓治疗的顺利进行。溶栓患者均得以及时救治,并缩短了住院天数。结论 家庭静脉溶栓治疗AMI,需准备齐全急救物品及药品,急救仪器处于应急的功能状态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密切配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 心肌梗死;治疗;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血栓形成或不完全阻塞的一种心血管急症。加强急性期的溶栓治疗,积极缩小心肌梗死的面积,是抢救心肌梗死的关键。GISSI研究表明,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起病后1h内开始者,其21天病死率较6h内开始者减低47%(0.082/0.154)。MITI研究也证明,如在发病后70min内溶栓,30天的病死率为1.2%,70~180min溶栓病死率上升为8.7%。这说明AMI院前溶栓可提高溶栓效果,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我院于2002年9月开展家庭溶栓治疗,至2005年12月共治疗了10例AMI患者,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家庭与院内溶栓所处环境、救治条件不同,现对其护理总结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2年9月~2005年12月进行家庭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10例,其中男9例,年龄37~65岁,女1例,年龄5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AMI诊断标准,无新发的内脏出血及近期内无手术、器官活检。10例均获再通成功。
1.2 常规准备 常规准备溶栓所需的一般物品及药品,同时还应对溶栓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充分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使院前溶栓的准备工作更细致。
1.2.1 出诊箱内常备的用物 静脉输液、采血用物及静脉留置套管针等,还需备气管插管、简易人工呼吸囊、除颤机、小型吸氧装置等用物。
1.2.2 出诊箱内需准备的药品 (1)溶栓药物:尿激酶150万u、肝素钙、阿司匹林等;(2)液体:100ml生理盐水;(3)各种急救药品。
1.3 溶栓治疗配合及护理
1.3.1 溶栓前准备 AMI患者多发病突然,并伴有疼痛、胸闷不适等,常给患者带来濒死感觉,使患者紧张不安、焦虑、恐惧。因此到达患者家中,首先观察患者心理及精神状态,使用语言与非语言交流相结合的方法,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如一边测量血压,一边向患者介绍,“我是某某护士,请您不要急等”。溶栓治疗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治疗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以及配合,并签订溶栓知情同意书。治疗中,注意保持环境安静,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取最舒适的卧位,留亲属陪伴在身边,可轻轻握着患者的手给患者以精神安慰,使其情绪稳定,同时家属可配合医护人员熟悉室内环境,如:电源位置、室内光源等。其余家属可在室外等候,以利患者的治疗和抢救。治疗及救治时,护士的操作要敏捷、准确、轻柔。
1.3.2 建立静脉通路 溶栓治疗时,一般在患者同一上肢建立双静脉通道,其中一条选用静脉套管针,以保证溶栓的药物按时输入;另一条静脉通道,可以根据患者血管情况选择,方便多渠道地补液及加用抢救药物,使患者在病情变化时,能够得到及时的药物治疗,为患者赢得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另一上肢用于测量血压。
1.3.3 药物输注 溶栓药物输入过慢会降低疗效,根据医嘱将尿激酶1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溶液中,要求30min内输入,其中前10min输入总药量2/3,后20min输入总药量1/3。
1.4 并发症的预防观察及护理 溶栓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出血、低血压状态、过敏反应、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再梗死及心肌破裂等。应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倾向,及时报告并做好抢救准备。
1.4.1 出血 尿激酶溶栓治疗AMI,约11%患者出现出血并发症[1]。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