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摘要】 目的 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康复锻炼技术。方法 对71例COPD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一般护理、指导有效排痰、技能训练、健康指导等。结果 71例患者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指标较前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提高。结论 COPD实施整体护理及康复锻炼是必要的、十分有效的。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康复锻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1]。我科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的71例COPD患者,评估患者健康状况及心理因素,组织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护理计划,给予实施,使患者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生存质量大大提高。现将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71例,男60例,女11例;年龄46~83岁,平均66岁;病程5~33年。均有不同程度慢性咳嗽、胸闷、气喘和排痰困难。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证实有不同程度的通气功能障碍,伴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其中Ⅰ型呼吸衰竭23例,Ⅱ型呼吸衰竭48例。71例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给康复锻炼指导,督促实施,全部症状改善出院。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均获明显改善。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COPD患者因长期患病,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出现焦虑、抑郁、紧张、恐惧、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针对病情及心理特征及时给予精神安慰,心理疏导,做好家人及亲友工作,鼓励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给予患者精神安慰,调动各种社会关系给予精神及物质关怀,介绍类似疾病治疗成功的病例,强调坚持康复锻炼的重要性,以取得主动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一般护理
2.2.1 生活基础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室温18℃~20℃,相对湿度50%~70%,病情较轻者可适当活动,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料理,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吸烟者劝戒烟。
2.2.2 合理氧疗 COPD患者长期给氧,要注意用氧安全,避免吸入氧浓度过高,引起二氧化碳潴留及氧中毒,采用鼻塞法或面罩法,氧浓度28%~30%,1.5~2L/min,时间每天>15h,密切观察缺氧症状有无改善。
2.2.3 强调营养支持护理 提供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热量比例糖类占50%~60%,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5%~20%,其中优质蛋白占50%以上。如果患者处于应激状态,分解代谢增强,蛋白质供给需增至20%~50%[2]。必要时经静脉补充。
2.2.4 用药观察护理 急性发作期,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及时控制感染,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皮质激素、祛痰药等,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有效咳嗽排痰 教会患者正确排痰方法,尽可能加深吸气,以增加或达到必要的吸气容量;吸气后要有短暂的闭气,以使气体在肺内得到最大的分布,稍后关闭声门,可进一步增强气道中的压力,而后增加胸内压即增高肺泡内压力,这是使呼气时产生高气流的重要措施;最后声门开放,肺内冲出的高速气流,使分泌物从口中喷出。对于感染严重,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协助拍背,同时鼓励多饮水,使用祛痰剂或采用超声雾化吸入疗法湿化气道使痰液易于咳出。
2.4 康复锻炼 COPD患者急性症状控制后应尽早康复锻炼,教会患者及家属康复锻炼技术,督促实施并提供有关咨询资料。可以下述呼吸方法选用一种或熟练后两种交替进行。
2.4.1 腹式呼吸锻炼 由于气流受限,肺过度充气,膈肌下降,活动减弱,呼吸类型改变,通过呼吸肌锻炼,使浅快呼吸变为深慢有效呼吸,利用腹肌帮助膈肌运动,调整呼吸频率,呼气时间延长,以提高潮气容积,减少无效腔,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变气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