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常见的精神障碍,大多数病例在青年期发病,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一般无智能及意识障碍[1]。本文通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8月在我院就诊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无严重的躯体疾病,实验室辅助检查无明显异常,采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加护理干预的方法。
1.2 方法 采取家属陪护,实行半开放式管理,条件允许时入住单人房间,在家属的陪同下可在院内散步、锻炼身体、参加工娱疗活动等,护理人员定时或不定时地给予护理干预。
2 干预措施
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从患者入院开始,就了解患者的疾病程度,重点观察分析,采取定时查房,将检查治疗计划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取得信任和认同,及时将检查结果转达患者,在实施具体操作时,以温和的语言、娴熟的技术、善意的同情、做到“心理共鸣”,这种良好的心理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关键。
2.2 集体心理教育 讲解有关精神分裂症的知识、药物治疗及可能出现的不适,精神疾病的诱因、症状及与心理因素的关系,消除恐惧与焦虑心理的方法;恢复期讲解疾病好转的表现、交流与解决问题的技巧、应对策略、社会康复等方面的知识,强化处理应激能力,减少愤怒与自责,保持恰当的期望值。
2.3 知识宣传 通过义务心理咨询、座谈会、黑板报等形式宣传精神卫生知识、防病治病的措施以及如何进行精神健康保健等,加强有关疾病知识及其应对技能的教育。
2.4 心理干预 根据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情绪障碍以及所产生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采用劝解、启发、疏导、保证等方式进行个别心理干预,提供心理上的支持与同情。
2.5 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工娱疗活动 如打扑克、下棋、唱歌等,以分散其注意力,减轻不良情绪,鼓励定期写心得体会,并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技能,提高其心理安全感,调动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其自信心及自我护理的能力。
2.6 音乐疗法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优美的旋律会通过听觉产生美感,使人产生安宁、愉悦的情绪[2]。
3 体会
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精神病院的管理重点趋向改善住院环境[3],精神患者出现攻击行为的主要因素是精神症状,其次是拒绝住院和治疗,其中就包括思念亲人、被限制人身自由、生活不习惯等。半开放式管理模式更符合患者的生理、心理要求[4],有家庭式的住院环境、亲人的陪伴、宽松的探访制度、自由的人际交往、丰富多彩的工娱疗活动,使住院环境更趋向社会化、人性化,患者对家庭化的住院环境满意度较高。
在患者治病过程中,综合性的心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正确对待自身的疾病,消除不必要的担心和恐惧,充分调动其潜在能力,突破其内心障碍,更好地配合治疗,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消除思想上的压力,增强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黄一九.精神障碍护理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