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医院 获得 肺炎
「概述」
细菌是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简称医院内肺炎nosocomial pneumonia,NP)最常见的病原,占90%以上,真菌、病毒及其他病原体较少见。三分之一为混合感染。3%~26%NP由金葡菌引起。医院内肺炎链球菌肺炎已明显减少,70年代约占31%,近年则降至不足3%。肠球菌肺炎少见,但病情多较严重,耐药率高、治疗困难。革兰阴性杆菌(GNB)占NP病原的50%~80%,主要为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肠杆菌科中以肺炎杆菌和大肠杆菌为常见,但分离率有下降趋势;阴沟杆菌耐药率极高,近年发病增加,甚至成为ICU的重要流行株;沙雷菌可污染呼吸器械导致NP暴发流行。非发酵菌中,绿脓杆菌引起的NP约占10%~35%,多见于慢阻肺、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或免疫功能损害患者,已成为NP首位常见病原菌;洋葱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的毒力不如绿脓杆菌,主要引起免疫抑制患者肺炎。以往认为NP中流感杆菌少见,但近年报导气管插管后48~96小时内常发生该菌引起肺炎。军团菌肺炎多为散发病例,国内其发病统计资料较少。厌氧菌所致的NP少见,但个别报告高达35%。我国普通人群结核感染率较高而结核发病的潜伏期又相当之长,住院期间发生的肺结核常很难断定为医院感染。0%~5%的NP由真菌引起,以念珠菌最为常见,约占80%以上,其次为曲菌和毛霉菌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病毒A可引起NP暴发流行,多见于婴幼儿病房;成人散发病例中以巨细胞病毒为重要,常伴免疫抑制。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少见,几乎均发生于AIDS和器官移植等免疫抑制患者。
「流行特征」
根据全国医院感染监测资料,N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估计发病率为1.30%~3. 45%,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亦居第2~3位。全球范围内NP的总体发病率为0.5%~5.0%。文献报告的NP发病率中,教学医院是非教学医院的两倍; ICU是普通病房的数倍致数十倍;胸腹部手术是其他手术的38倍;机械通气是非机械通气的7~21倍。在美国骨髓移植病人NP发病率20%,实质脏器移植后最初3个月有4%发生细菌性肺炎,其中心肺移植22%,肝移植17%,心脏移植5%,肾移植1%~2%。NP病死率为20%~50%,明显高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5%~6.3%。住院死亡病例约15%与肺部感染有关。感染致死病例中NP占60%。
「发病机制」
口咽部定植菌误吸(aspiration)是NP的主要发病机制。50%~70%健康人睡眠时可有口咽部分泌物吸入下呼吸道。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如老年、意识障碍、食道疾患、气管插管、鼻胃管、胃排空延迟及张力降低者更易发生误吸。正常成人口咽部GNB分离率少于5%,住院后致病菌定植明显增加。我们曾调查116例老年患者,入院时口咽部GNB分离率24.2%,住院后则增至50.8%;金葡菌和真菌亦分别从2.4%和1.7%增至10.4%和8.4%。有GNB定植者肺炎发生率为23%,而无定植者仅为3.3%。GNB定植增加的因素有病情严重程度、抗生素、胃液返流、大手术、昏迷、慢阻肺、粒细胞减少、酸中毒等。除外源性细菌带入外,胃腔内细菌的逆向定植可能是口咽部致病菌重要来源与途径。通常胃液pH为1.0,胃腔保持无菌状态。胃液酸度下降如应用止酸剂和H-2受体阻滞剂、老年、酗酒、胃肠道疾病、营养不良和接受鼻饲者,胃内细菌定植增加。胃液pH>4.0时细菌检出率为59%,pH≤4.0时仅14%。我们调查外科术后病人中也发现胃液pH从2至8,胃内细菌定植率由13.3%升至 100.0%,平均浓度由103.0升至106.3CFU/ml.胃菌引起NP的机制可能为直接误吸胃液,也可能细菌先逆向定植于口咽部、气管,再经吸入而引发肺炎。
吸入(inhalation)带菌气溶胶是NP的另一发病机制。曾有报告雾化器污染导致NP暴发流行。对氧气湿化瓶水污染引发NP的危险也不能低估,我们发现其微生物污染率为45%,部分细菌浓度达106CFU/ml.一般认为发生在儿科病房的医院内病毒肺炎是通过咳嗽、打喷嚏甚至谈话、呼吸散布气溶胶传播。受军团菌污染的淋浴水和空调冷凝水也可产生气溶胶引起NP.吸痰过程中细菌的直接种植不应忽视。血道播散引起的NP较少,多见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严重腹腔感染、大面积皮肤烧伤等易于发生菌血症的患者。
「诊断说明」
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气急、肺部湿性罗音等,但常被其他基础疾病掩盖。早期诊断有赖于对NP的高度警惕性,高危人群如老年、慢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