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心梗患者活动和饮食护理

关键词: 心梗患者 活动 饮食 护理

  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持久与严重的缺血使局部心肌发生坏死,死亡率很高,尤其是发病的第一周最高。心肌梗死是一个急性重症疾病,延误抢救、不适当的运动和饮食,都可造成严重的后果。心肌梗死病人什么时候运动,采取何种运动方式,如何进食才更有利于心肌梗死病人,尽早恢复健康,让我们听听专家的解答。

  ■心梗病人运动指导

  休息对急性心梗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可有效减轻心脏的负荷,不合理的活动容易导致意外发生。一位患心梗不到一周的病人,因需要拍胸片,他下楼排队过程中,由于站立过久而发生猝死。在此,提醒患急性心梗的病人,必须遵医嘱好好休息。

  ★心梗后第一周患者要完全卧床休息,加强基础护理,协助病人吃饭、洗脸、翻身、解大小便。许多病人不习惯床上大便,执意起床解便,这是万万不可的,临床上因入厕导致猝死的病例并不少见,一定要耐心说服病人慢慢床上排便,而且不可使劲排便,这样易发生心包破裂或猝死。如果大便干燥排便困难,则需用缓泻药帮助排便。

  ★心梗后第二周可以在床上作四肢活动,慢慢坐起,活动要循序渐进,以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

  ★心梗后第三周帮助病人在床上起坐、逐步离床在床旁站立。

  ★心梗后第四周下床至附近椅上休息或缓步走入附近厕所大便。

  严格休息的时间视病情的轻、重而定,通常需4~8周,以保证心肌梗死部位的完全愈合。但如果病情较重,伴有心衰或其它严重并发症则应严格执行休息制度。从第7~8周起,一般病人均可逐步增加活动,如无充血性心衰或频繁的心绞痛发作,经过二个月的锻炼后可恢复轻工作,但工作时间不宜过长。不宜做重体力劳动,过度紧张及不规律的工种应后延。

  ■心梗病人饮食护理

  心梗病人进食不宜过饱,最好是7分饱,食物以易消化、含较少脂肪而且产气少的食物为宜,保证必需的热量和营养,限制钠盐的摄入。

  发病2~3天,饮食应以豆浆、藕粉、稀粥、菜汁等流食为主。以后随着症状的逐步改善,逐渐增加稀饭、面条、面包、饼干等食品,宜少食多餐,钠盐和水份要适度。同时病人应禁忌烟酒。家人应为病人营造良好的进餐氛围,让病人在愉悦的环境中进餐,不仅利于病人的消化,还利于病情的恢复。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银屑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
    慢性下腰痛患者腰屈伸肌的等速肌力评价
    帕金森病和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肌肉硬度
    创伤患者褥疮发生的评估及其防治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全长基因
    浅表淋巴结肿大的151例艾滋病患者淋巴
    利巴韦林累积剂量对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不同模式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胰腺功能变化的临床
    应用PCR技术对DMD患者基因缺失及携带者
    60例无精子症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