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骨与关节结核 病人 标准 护理
骨与关节结核是一种继发性病变,原发病灶多在肺部,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常见部位为脊柱,其次是膝关节、髓关节和肘关节。临床表现为全身的结核中毒症状和局部症状,后者依部位不同症状有异,病灶可形成脓肿,并可沿筋膜间隙流向远处。脓肿在脊柱可出现相应的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合并有瘫痪。治疗是整体与局部兼顾。全身治疗包括休息、营养、一般支持疗法和抗结核病的应用;局部治疗则是制动、脓肿穿刺、局部注射抗结核药物和手术(病灶清除术)。护理措施根据不同的部位而定。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焦虑;②躯体移动障碍;③自理缺陷;④营养不足;⑤疼痛和肌痉挛;⑥有发生窒息的危险;⑦有发生褥疮的危险;⑧潜在并发症--瘫痪或瘫痪加重;⑨术后潜在并发症--气胸;⑩知识缺乏:功能锻炼及出院后自护知识。
一、焦虑
二、躯体移动障碍
三、自理缺陷
以上一~三均参照"骨科病人一般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四、营养不足
参照"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一般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五、疼痛和肌痉挛。
相关因素:关节结核。
主要表现:关节不适,挛缩畸形。
护理目标:病人疼痛和肌痉挛症状解除或减轻。
护理措施:
1 一般情况差,体温较高,截瘫或椎体不稳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2 用石膏绷带、牵动等制动以缓解肌痉挛和疼痛。其护理参照"骨科常用外固定病人一般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重点评价:
1 病人局部疼痛和肌痉挛是否减轻或消失。
2 制动措施是否适合于病人个体。
六、有发生窒息的危险
相关因素:
1 颈椎结核并有咽后壁脓肿。
2 全麻术后未清醒时。
主要表现:
1 呼吸、吞咽困难。
2 误咽、误吸后呛咳、频死感。
护理目标:
1 病人所进食物的质地与进食方式符合病情需要。
2 病人全麻清醒前能得到妥善护理。
护理措施:
1 向病人及家属说明颈椎结核出现咽后壁脓肿时可导致吞咽困难。
2 指导病人进食食物的质地与进食方式:根据吞咽程度选择质地松软、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糖、丰富维生素与果胶的软食、半流质乃至流质,进食速度均匀且慢,防止食物呛入气管而窒息。
3 全麻术后病人在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并有专人守护,避免呕吐物误吸。
4 一旦出现窒息,迅速吸出异物,必要时气管切开。
重点评价:
1 病人进食食物的质地与进食的方式是否依吞咽困难程度而定。
2 病人全麻术后是否处于妥善的体位,并得到专人照顾。
七、有发生褥疮的危险
参照"骨科病人一般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八、潜在并发症--瘫痪或瘫痪加重
相关因素:
1 体位不当致脊髓受压。
2 手术后脊髓水肿。
主要表现:
1 首先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下肢发硬、颤抖无力且软弱。
2 继而感觉功能障碍:麻木。
3 然后大小便功能障碍:尿潴留、便秘和腹胀。
4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皮肤干燥、无汗。
护理目标:
1 病人了解体位不当可以导致瘫痪或瘫痪加重之严重后果,并能配合维持适当的体位。
2 病人未因体位不当而致瘫痪或瘫痪加重。
3 病人术后的脊髓、神经功能得到及时观察,出现异常时能得到及时处理。
护理措施:
1 向病人及其家属反复说明卧床休息的必要性,强调脊柱结核轻瘫病人不能下地活动,以免导致瘫痪或瘫痪加重。
2 轻瘫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3 脊柱结核病人翻身时,注意保护病灶部位:
(1)颈椎结核病人翻身时,应有专人保护头颈部。
(2)卧于带头的石膏床上翻身,以避免直接翻身不当造成脊髓、神经损伤。
4 脊柱结核病人行病灶清除术后,注意观察其双下肢运动、感觉、大小便等情况。若功能改善,表示已解除脊髓受压;若功能变差,则可能为脊髓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