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临床输血新进展

细胞血小板<5×106表13-1 每单位血液成分中的大约白细胞数量

    保存全血中的白细胞尽管已经部分死亡,但残余的细胞膜仍有免疫原性,可以致敏受血者。临床上输注含白细胞的全血或血液成分,常可引起多种副反应,包括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FNHTR)、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和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ransfusion-associated graft-versus-host disease,TA-GVHD)等。很多临床研究资料表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的高低直接与输入的白细胞含量多少有关。目前普遍认为,白细胞含量小于5×106时,即能有效防止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五、输血有风险

    输血有风险,尽管血液经过严格程序的筛查、检测等处理,但依然存在发生输血传播疾病及其它输血不良反应的可能。

    1.输血可能传播多种疾病
@pagebreak@
    ⑴可经输血传播的病原体包括病毒、梅毒、疟疾(Malaria)和细菌,近年来还证实有一种仅由蛋白质组成的朊病毒(prion)。目前经输血传播的病毒包括HIV、肝炎病毒(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丁型肝炎病毒等)、微小病毒B19 (parvovirus B19,B19V)、CMV和EB病毒等。由于我国人群中肝炎病毒感染者和携带者比例高,因此肝炎病毒是威胁我国输血安全的主要病原体。

    ⑵血液病毒标志物的检测中存在着窗口期(window period)   所谓窗口期是指病毒感染后直到可以检测出相应的病毒标志物(病毒抗原或抗体)前的时期。处于窗口期的感染者已存在病毒血症,但病毒标志物检测阴性。目前HIV、HCV等常规仅检测抗体。因此,常规筛选检测不能检出处于窗口期的病毒携带者。

    另外,试剂灵敏度的限制也可造成漏检,试剂不可能全部检出抗原、抗体阳性的标本。对于世界公认的优质试剂,其灵敏度也不可能达到100%。目前我国卫生部要求试剂灵敏度在95%以上。

    决定窗口期长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试剂中包含的病毒相应抗原或抗体的组成。根据国外报道,目前应用的最新试剂的窗口期如下:抗HIV,22d;抗HCV,82d;HBsAg,约50d。处于窗口期的血液检测结果阴性,但实际上已被病毒污染,如果输注给患者将会导致感染。因此,用于检测病毒标志物的试剂的窗口期长短将是决定输血传播病毒危险性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对献血者常规执行的传染病检查项目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HCV抗体、HIV-1/2抗体和梅毒。

    受血者经输血后是否发生输血相关的传染病,除与病原体的输入数量有关外,还与受血者的免疫状态有关。

    2.输血可能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它是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不良反应。由于人类的血型复杂,同型输血实际上输的是异型血,可能作为免疫原输入而在受血者体内产生相应抗体 导致输血不良反应。常见的输血反应包括免疫性溶血反应、非免疫性溶血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allergic reactions)、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和TA-GVHD等。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胰腺癌组织微卫星DNA不稳定与肿瘤临床
    带磁头双J导管的临床应用
    功能独立测量的临床运用分析
    伤科外敷方制备及临床应用
    妇炎消灌肠液制备及临床应用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多普勒波形的临床分
    Colles骨折合并桡腕关节背侧半脱位临床
    用全自动电动麻醉机进行低流量麻醉的临
    面向新世纪临床医师培养的思考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全国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全长基因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不同模式重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胰腺功能变化的临床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