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静脉穿刺拔针的护理

关键词: 静脉穿刺 护理

    静脉穿刺拔针术是临床常用的操作技术。给患者拔针说明患者当日输液治疗结束。由于常规方法,先按压针眼再拔针的操作方法存在一定弊端,如局部疼痛,对血管机械性割伤等。又因某些护理人员轻视该项操作,对患者不负责任,按压时间过短手法不正确,造成患者针眼流血、皮下淤血等后果,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导致护患关系下降。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一种捏管式拔针方法,通过临床实验,在减轻患者局部疼痛,防止皮下淤血,保护穿刺血管,延长静脉使用寿命等方面效果不错,并根据临床经验和良好的护理服务态度对患者进行护理,受到患者好评。现将捏管式拔针法具体操作过程报告如下:

    1以亲切的语言关怀的态度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如“某师傅您今天的液体输完了,感觉怎么样啊?”,“小朋友,你玩的什么玩具啊,阿姨要拔针了,别害怕,阿姨会轻轻的拔”。操作的过程中与患者交谈,不但通过心理护理减轻了患者疼痛,还拉近与患者的距离,使护患关系变得融洽。

    2调整输液速度,越慢越好,但不要关闭输液夹。其目的:

    2.1预防回血。某些患者,如躁动患者,血管内压力大,关闭输液夹后,局部压力变小,发生回血现象。

    2.2当头皮针尖部退出血管时,血管壁内针眼处局部压力瞬时仍大于血管内压力,即刻按压可以避免血管壁上针眼溢血而形成皮内淤血。

    2.3由于输液速度慢,拔针后及时反折输液器,避免液体污染床铺和地面。

    3清理固定针头的胶布。胶布揭起顺序:

    3.1先去除固定头皮针软管的胶布。

    3.2再不完全揭开带敷料的胶布,揭起敷料右侧胶布查看血管走向及深浅度,将胶布放回,但不要粘在皮肤上。

    3.3最后去除固定针柄的胶布,针柄一般贴在右侧皮肤,胶布从左侧揭起,这样可防止针头转动。

    4左手示指轻放于针尖部上方血管约1厘米处,拔针时下压。其目的:

    4.1由于血液回流受阻,输液未停,有利血管充盈,血管腔变大,使针头漂浮空间相应加大,减少拔针时针尖对血管壁的刺激。
@pagebreak@
    4.2示指对皮肤和血管的压力在拔针时产生的摩擦力成为对头皮针拉力反作用力的一部分,减少针体在退出过程中对局部针眼血管和针眼皮肤牵拉,疼痛相对减轻。

    5右手拇指、示指捏住针尾软管处,拉直针头,快速拔针。

    5.1拔针角度贴皮肤表面。原因:

    5.1.1静脉穿刺时,见到回血后,再平行血管进针以保证针头在血管内。

    5.1.2因系止血带血管充盈,血管位置相对增高,穿刺松止血带后,血管位置下降使针体与血管的角度增大。

    5.1.3血管与皮肤有一定厚度,皮肤与指中的软管又有一定垂直距离,已经有了一个最小的拔针角度。如果角度增大,血管内针体倾斜,易使针尖部接触血管壁,在拔的过程中造成针刃对血管壁机械性切割损伤,所以在拔针过程中应使头皮针针尖移动方向与血管腔平行。

    5.2捏住针柄拔针时针体在手中固定牢固,拔针角度有偏差,加重针尖对血管的切割性损伤。捏住针尾软管对针体作用力主要为拉力,对血管的刺激相对减轻。夹捏软管的位置以不对针头产生压力,方便操作为宜。

    6左手拇指同时顺胶布敷料下压针眼,右手中指协助反折头皮针软管并与拇指捏住反折处。按压注意事项。

    6.1按压针眼力度适中,勿揉搓,经过穿刺的血管及皮下组织的毛细血管受到外界的强烈刺激,会使破损加重,出血增多,导致皮下淤血。

    6.2对肥胖和穿刺血管位置较深的患者的针眼注意按压内针眼(血管壁上的针眼)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提高静脉动脉化皮瓣成活率的实验研究
    左髂总静脉狭窄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腹膜后肿瘤手术并下腔静脉及肾静脉切除
    应用自体静脉做动脉重建时血管内皮细胞
    经股静脉放置冠状静脉窦标测导管在射频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
    常用化疗药物致兔耳缘静脉损伤实验观察
    肾癌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附
    静脉普罗帕酮和毛花甙C转复阵发性非瓣
    急性门静脉主干完全性栓塞支架置入术术
    静脉注射依那普利拉治疗重症高血压的疗
    心房颤动患者经静脉体内电复律术后早期
    微创穿刺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